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青山不老教案(精选4篇)作文

青山不老教案(精选4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88W 次

篇一: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精选4篇)

教学目标:

1.补认生字“炕、淤、拄”,补写“番、禁、炕、煮”。

2.默读课文,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采访对象:性别:年龄:

主要外貌特征:

感人事迹:

2.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1)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2)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采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结合学习提示,研究“奇迹”

1.学习课前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学习任务(二):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教师相机板书:奇迹

2.完成学习任务(一)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交流一: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思考:读着这样的青山,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哪些词语?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去朗读,自由练读,齐读。

(2)交流二: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生交流数字)

②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

③指导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

(3)交流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①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预设:抓住“如臂如股”“劲挺”“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体会树的勇敢与坚强;

抓住“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感受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守与奉献。

②朗读指导。

3.完成学习任务(二)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1)读懂大环境中的险恶。

①抓住关键句“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引导阅读: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是怎样的呢?

交流一:关注地理环境,如,“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怪物盘踞之地”等。

交流二:关注历史记载,如,“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②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大环境:环境险恶”。

(2)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①抓住关键句“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引导阅读:院子所处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呢?

交流一:关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俭朴、单调的生活。

交流二:关注三个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②教师小结,相机板书“小环境:生活艰苦”。

四、对比阅读,理解“青山不老”

1.从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1)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预设:绿意盎然、翠色欲滴、郁郁葱葱、葱葱茏茏……

(3)用自己的语言把读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3.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一番景象?想象画面。

4.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现在说说你对“青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

(1)出示课文结尾,有感情地朗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启发思考:“另一种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3)理解“不老”的精神与品格。

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展,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教师相机板书:精神永存

五、布置作业

描绘一张画像,定格老人形象。

采访中,作者应该会给老人留影。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他会选择怎样的风景作为照片的背景,他又会选取老人怎样的姿态、神情定格在照片之中?

请你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下这张照片。

篇二:青山不老教案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很多人在为保护家园而默默地奉献着。

4.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2.师: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在山洼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课件出示重点词,指名读、齐读。

3.师: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用这五个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感“奇迹”。

课件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出相关句子,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学生之间交流相关内容。(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自由读课文并进行概括。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学习第2自然段)联系课文,结合资料和图片,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出示: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交流分享: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4.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师:同学们,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再看看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呢?用几句话写一写。

篇三:青山不老教案

设计理念

1.从整体感知课文,再到逐步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最后又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真实而深入。

2、体现略读课文的特色,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过程,习得快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3、借助随文练笔,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认识“虐、踞、淤”三个生字,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日月同辉”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的形象,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感受老人形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过程:

一.提题质疑,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青山不老(板书)

2.质疑

师:看这个题目,你想课文会写什么?是否真的如此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比较难读难理解,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大屏幕出示)

晋:山西省的别称

西伯利亚:在俄罗斯内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太平洋岸之间的地区。

肆虐:任意地残杀或迫害。

盘踞:霸占。文中指干旱、霜冻、沙尘暴等经常出现在晋西北。

县志:记录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如臂如股:就像手臂和大腿一般结实、坚挺。

铁锹(qiāo):起砂、土的工具。

3.检查朗读

师:都读通了吗?挑战一下,挑选你认为最难读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4.解疑

刚才有同学猜想课文会写树,写山,现在你知道,是在写什么?

板书:一位老人

二.了解老人

1.学习课文,提取信息。

师: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位老人呢?我们再来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关于这个老人的哪些信息?然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哪一桌找到的信息更多更全。(学生自读、找的时候,教师巡视,适当点示一下)

2.交流:你们了解了一些什么?(师根据学生讲的内容简单板书)

这么多的信息,我们来梳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老人的?现在请你利用这些信息,用一段话有条理、有顺序地来介绍这位老人。先自己准备一下,然后说给同桌听听。

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三.感受变化

1、引出写景的话:通过研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位可敬的老人。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课文除了向我们介绍了老人的这些内容之外,还花了很多笔墨写到了青山绿树,你能找到那些语段吗?

(屏幕出示)

2、大家大声地读读这两段话,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

师:真是绿意盎然啊,这样的景色在我们江南是不足为奇的,然而这一切所处的环境是中国的晋西北,这个地方以前是怎样的呢?

屏幕出示: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请反复地读读这段话,你能读懂吗?

(重点解决西伯利亚大风、盘踞等难理解的词)

5、师小结引读:是的,常年的干旱、霜冻、沙尘暴让这里变成了荒漠,没

有草,没有树;一眼望去,只有黄色的风沙漫天卷地,可就是这样一个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生接读,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曾经,这里只听得呼呼的风声摧残着生命的存在,可如今,——到处是绿色的风波,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四.感受主题

师引导:荒漠变成了绿洲,同学们,透过这参天的大树,密密的丛林,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的,巍巍的青山记录了老人15年如一日,绿化家园的足迹。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不老是的什么?不老还是什么?是啊,老人和这片青山,这片绿树已经融为一体,他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老人创造的绿洲,去感受老人这份不老的情怀。

五.随文练笔

当作者结束了对老人的采访时,给他照了一相。你能想像一下,那会是一张怎样的照片?照片中会有什么呢?我们不妨将这一切都融入在这张照片之中,请你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来描述这张照片。

篇四:青山不老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感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略读课文的要求进行自学。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感受“奇迹”

1.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

(1)“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2)“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四、感悟“青山不老”

1.自读,找出相关的重点句: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2.我们如果明白了“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那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

要想理解“另一种东西”是什么,那么必须先要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想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理解:创造的青山与山水共存,历尽千辛万苦创造奇迹的精神与山水共存,为了生存环境坚持做斗争的精神品质……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师:那你现在能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了吗?是什么不会老?

学生理解。

五、回顾全文,积累沉淀:

1.读了文章,我想留在心里有很多感动,那读读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吧!

2.学习了课文,相信你对课文中的很多词语的妙用,句子的写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吧,那就请你把这样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吧!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czszw/zhongkao/1263932.html

  • 标签: 青山不老 教案 精选 工匠精神作文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青山不老教案(精选4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青山不老教案(精选4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