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精选4篇)作文

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精选4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07W 次

篇一: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

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精选4篇)

教学目标:熟悉新闻的结构,掌握新闻类阅读在高考中的常见考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行文构成,掌握常见的命题方式和答题套路。

教学过程:

一、展示2016年考试大纲“新闻文本”题型示例,让学生熟悉高考本类文本的常见考法(PPT展示)。

二、总结命题特点(PPT展示),进而引入“新闻”这类文本的概念、特点。

三、介绍新闻的特点、新闻的标题、导语等概念。

四、总结新闻阅读的一般方法:看标题、抓要素、抓关键;

五、总结新闻类文本高考常见命题方式

六、分析标题;2、分析语言;3、分析原因;4、分析意义;5、分析原因;

七、结合具体联系巩固训练。

篇二: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要求

2.把握新闻的特点。

3.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二、考纲链接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知识导入:基础知识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四、学生自主学习

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真实性准确性——内容真实

时效性——迅速及时

简明性——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新闻的结构

标题:高度概括新闻内容,要凝练、醒目。

导语: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

揭示新闻的中心。

主体:对导语展开、深化和补充,是新闻的躯干。

结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归纳主题,

强调意义等。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消息文体知识

1.消息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3.消息的写法: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

人物访谈文体知识

“访谈”,即就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人、事、问题;

2.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多是专家或知情者;

3.形式多样,如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

4.访谈文章具有时效性、典型性,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例题分析及方法指导(体例参看导学案)

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三、领会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四、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五、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六、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七、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八、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九、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十、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新加)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年4月25日)

⑴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新加,变化)()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B.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C.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

D.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⑵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新加,变化)()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浅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

有媒体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认为电子工具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4分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篇三: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

新设计:

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新闻的特点及考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掌握新闻的特点及考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逐步理解与掌握新闻的特点及考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新闻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主人翁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闻的相关知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新闻的特点及考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一张报纸

一、新闻的概念

是指生活中新发生或新发现的、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准

确的报道而为大众所听闻、所了解的事实。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人物访谈和新闻评论。

消息是指简要而迅速的新闻报道;

通讯是指丰富具体而又翔实生动的新闻报道;

人物访谈是指与新闻人物进行直接的会话报道;

新闻评论是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的一种论说文体。

(一)新闻结构类题目的考法”

题型一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依据标题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分为实题和虚题。实题是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虚题是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

新闻标题从内在的逻辑关系上来讲,引题说理,宜虚不宜实;主题叙事,宜实不宜虚;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标题的作用

标题:准确、凝练、新颖、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回答此类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

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揭示新闻事实,对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对正题补充说明。

常见题型:

①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②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练习巩固及方法指点看课件

(二)题型二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

新闻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导语的作用:

①概括事实;②激发兴趣(悬念);③情感基调(全文);④情感态度(作者);⑤引出下文(铺垫)。

练习巩固及方法指点看课件

(三)题型三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独特性

新闻结构具有固定化特点,一般是“倒金字塔”和“金字塔”两种结构。在掌握新闻一般性结构的基础上把握所给文本的独特结构,然后分析它们在整体结构中所起的作用、表现主题及新闻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新闻构思独特性的外在表现就是新闻的结构,因此,很难把新闻结构的合理性和新闻构思的独特性绝对分开,合理之中有独特之处,独特之中又体现着合理。

但在具体设置题目考查时,新闻结构的合理性侧重文本整体,新闻构思独特性侧重局部。

怎样分析新闻的结构?

一、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需“3思”

第一,从能否表现出新闻内容和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

第二,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

第三,从是否增加了新闻时效性、现场感的角度思考。

二、“3抓”法轻松分析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第一,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表现新闻主旨、新闻文体特点、作者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四)新闻的语言特色

因新闻文体特点的独特性,其文本所运用的语言和技巧也有其个性,并且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也是新闻这一文体的功能和所承载的使命,故高考常从“分析新闻的语言”“分析新闻的艺术技巧”“探究新闻的社会价值”等三方面来命题。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规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极少主观评论,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新闻在其客观叙述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于是新闻的语言也就有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但有的通讯叙述方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特别关注。

(叙述方式作用)作用小结: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脉络清楚、印象深。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连贯性强。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另一件事。)作用:对叙事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引用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2)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3)使报道更客观,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4)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增强感染力。

新闻中的时间的作用:

(1)渲染了紧张气氛,现场感强

(2)时间对新闻人物的作用

(3)时间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4)时间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5)时间性词语使文章真实可信,条理清晰

(五)练习巩固及方法指点看课件

篇四: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含义、特征)

2.了解考点并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考点并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

2.准确性

3.时效性

三.相关的文体知识

(一)消息

1.概念

2.基本特征

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W一个H”.

4.结构: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二)通讯

1、概念

一般通讯可分为两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主题:准确、鲜明、集中、深刻。

选料:严格、精心挑选能突出主题、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结构:较灵活,做到完整、严谨、巧妙、和谐,情节要有些起伏,有点波澜。

细节描写:使通讯中的人物“立”起来,感染和打动读者。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三)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具有强烈新闻性,又具有浓郁文学性的独特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特点是时代性、新闻性、文学性、说理性。报告文学的分类大体有以下几种:从篇幅上分,有长篇报告文学、中篇报告文学、短篇报告文学、微型报告文学;从表现手法上分,有记录性报告文学、概括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小说;从作品表现的着重点来分,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四)人物访谈

1.访谈概念: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或主持)和现场。

3.访谈的要求:

(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4.访谈形式:

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因此,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五)特写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的新闻体裁。

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断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高考选文要求1200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其次,注意3

新闻阅读六步骤。

四.阅读技巧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一般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目的。

五.考点分析

1.考察新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3.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具体怎么考?有哪些基本题型?下面以“最新考试说明”为线索,结合一些典型考题,一一举例说明。

(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三)探索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四)领会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五)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六)了解新闻手法的巧妙性

(七)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八)筛选整合提炼新闻大标题(或小标题)

(九)品味新闻作品的语言特色

(十)感悟新闻作品思想内容的独特性

(十一)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十二)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czszw/zhongkao/1263774.html

  • 标签: 阅读 教案 新闻 精选 一封家书作文精选8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精选4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任务一新闻阅读教案(精选4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