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3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精选5篇)作文

2023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精选5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66W 次

篇一:2022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2023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证照改革情况。稳步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放宽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登记条件,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进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上半年,全县新增法人企业1094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78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9户,为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企业年报情况。坚持舆论宣传和重点督促相结合,积极引导经营者进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截至6月21日,我县20_____年度内资、个体户、农合公示率分别为86、79%、94、61%、91、8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先后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粉丝面制品食品安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共检查食品经营户4320户,生产企业121家,餐饮服务单位362家,其中学校食堂65家。

加强食品质量抽检工作力度。上半年,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133批次,合格率100%;抽检白酒、糖果制品、蛋制品、饮料、调味面制品等食品77组,合格率达97、4%,不合格2批次,已立案查处。

(四)药品安全监管情况。开展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滋补类产品专项检查,抽检滋补类中药饮片8批,已送市药品检验所进行检验;排查上海新兴药业问题白蛋白,检查药品零售连锁公司总部9家,其中2家不合格,已立案查处;开展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检查零售药店220家,立案55起,罚款2、55万元,2家零售药店主动注销执业药师证,暂扣《药品经营许可证》20余家。

(五)化妆品保健品监管情况。开展了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检查、化妆品违规标识监督检查、美容美发行业使用化妆品专项整治、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共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62家,化妆品经营企业72家,限期整改44家,有效规范了我县化妆品、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六)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情况。根据市局特种设备年度监察计划,结合我县实际,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已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608台套。

(七)价格监管情况。四月份以来共办理价格投诉74件,其中:市长热线54件,人民网留言2件,12315热线转办4件,价格投诉电话12358(7212976)14件,全程做到咨询有回音,投诉有落实。

(八)知识产权情况。上半年,我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8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276件。“_____槐花”、“_____坛闷蒜”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新申报“_____硬质小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信息分隔,阻碍了部门信息共享。

在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还有分隔现象,登记全程电子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事中事后监管不能完全到位。基层监管范围大、任务重,一些单位存在着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不完善、人员较少、各部门对推送的数据领取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关于下一步重点工作的。计划

(一)企业登记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简化市场主体名称住所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举措,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注入动力、增添活力,服务_____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生产环节:7月开展小麦粉专项整治工作、8-9月饮料企业专项整治;10月酒类企业专项整治;11月肉制品专项整治;12月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销售环节:继续开展生猪市场整治;9-10月开展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整治;国庆中秋食品安全检查;元旦春节食品安全检查。餐饮环节:联合教育等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与卫生健康整治。

(三)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开展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和风险分级工作。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开展全县电梯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五)价格监督检查。落实省局《关于印发20_____年全省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要点的通知》及《关于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推进企业降成本工作的通知》,完成两个《通知》规定的工作任务。

(六)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局主动联系专利资助申报网上系统移转我局的事项。做好科技局移交我局的96件发明专利和205件实用新型专利奖励工作;主动和县商务局联系掌握出口企业情况,做好对出口企业申请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的指导服务工作。

篇二:2022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_____年,市市场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决策部署和胶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以“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保安全”为基本目标,高标准完成机构改革任务,高起点布局全年工作,构建起“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市场监管工作新格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立足“大监管”,强监管筑牢全市安全底线

以持续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监管机制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为监管重点,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守安全底线。

(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持从严。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问题高效解决工作专班的职能优势,适时调整食安委成员,健全了跨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刑衔接、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做好上合组织投资贸易博览会、第五届人工智能大会、中高考等重要会议、论坛、赛事等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先后开展“守护舌尖安全”、保健食品“百日攻坚”等专项整治行动;食品检测连续6年列入胶州市10件民生实事,全年完成食品抽检4200批次,合格率98、2%,药品抽检128批次,合格率97、7%;查办药品、医疗器械案件25起,罚没款30余万元,撤销7家、收回2家GSP证书;圆满完成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复审工作任务。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召开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总结部署;组织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九小场所”、公众聚集场所、化工及相关企业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检查企业721家,发现一般隐患141项,已整改136项,立案查处15起,罚款53万元;开创液化气瓶运营管理新模式,借力互联网+,建立追溯体系,实现对气站运营和气瓶充装、流通、使用、检验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在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做法经验;特种设备安装告知和注册登记全部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以里岔镇、胶莱办事处为试点,开展特种设备普查整治专项行动,检查单位316个,核实已登记设备487台,新登记设备129台,检验115台,隐患整改率达93%。

(三)企业信用信息监管推陈出新。树牢“公示即监管”意识,137140户市场主体进行了_____年度的年报公示,公示率达95、43%。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分批次完成全市3732户市场主体的抽查。推动“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顺利完成监管事项认领和检查实施清单编写。

二、立足“大质量”,提质量增强全市发展后劲

提高质量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质量领先、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帮扶“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与改革同频,与发展同振。

(一)推进质量安全。对食品用纸包装、儿童用品、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对17家食品、环境、机动车等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覆盖”检查。

(二)实施品牌战略。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获第六届青岛市市长质量奖创新奖,获首批青岛市卓越绩效示范教育基地称号;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得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称号;22个产品品牌和2个服务品牌获得山东优质品牌;新认定驰名商标1件,全市驰名商标总量达12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为企业发放商标专利等奖补800余万元;开展质量月和“质量开放日”活动,在全市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标准战略。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标准制修订,目前我市企业参与制修订的8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和10项团体标准发布,另有1项国家标准已进入批准阶段;3家企业顺利通过了省标协3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验收,协助胶州政法委完成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标准化项目,协助里岔镇政府完成精准扶贫标准化试点项目,413家企业自我声明2815项产品标准,涵盖9111种产品。

三、立足“大市场”,优服务保障百姓合法权益

坚持以民生热点作为监督重点,依法依规履行职权,宣传服务进基层,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打牢群众基础。

(一)市场竞争进一步规范。围绕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假冒伪劣、价格违法、不合格商品等各类案件147起,罚没款入库230万元,提出案件核审意见550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9条。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精准锁定消费维权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约谈食品生产企业、汽车4S店、手机销售、大型商超、美容美发等领域商家180余户。

(二)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3、15”系列宣传活动,围绕汽车销售、房地产、网络购物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开展市场、餐饮行业明码标价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完成投诉“五线合一”,明确投诉举报办理规程,制定应急管理办法,做好舆情监控,全年共接收群众诉求10550件,按时办结率100%。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打造“恒源。时尚三里河商街”放心消费示范街,试点推行预付费式消费合同示范文本,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检验检测进一步增强。转变工作理念,变“坐等”为“上门”服务,主动为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服务,免费为企业检定衡器_____余台,计量设备6400余台;开展工业产品监督抽检,抽检企业101家,涉及12个品种79个产品批次;抓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共抽检服装、鞋帽、家电、成品油、尿素、煤炭等3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96、5%。

四、立足“大融合”,增凝聚深入落实机构改革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好制度落实,强化廉政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局呈现出了齐心协力,奋发向上的新气象。

(一)机构改革全面推进。1月23日率先挂牌组建新的市场监管局,积极配合编制划转、人员划转工作。完成局机关及基层市场监管所办公地点的合并和选址,制定全局各部门职责分工。开展“我为市场监管献计策”活动,切实加强科室、中心、基层所之间横向协同,条线共管,推进“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

(二)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全局活动方案,通过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方式,确保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在做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反思、整改落实常规动作的基础上,做好自选动作,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质性效果。

(三)搭建载体凝聚力量。“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参与爱国快闪节目录制;五四期间,组织召开“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年干部座谈会,增强青年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庆节前期,在市直机关红歌合唱比赛荣获一等奖,在全市合唱比赛荣获二等奖;在市直机关运动会上力克强手,取得总成绩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元旦期间,组织举办“市场监管创新发展”元旦联欢晚会。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干部职工、困难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及联村困难户活动;相关活动均在社会上收到良好反响。

篇三:2022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一、_____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发展、保安全、强素质,扎实开展“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

——抓学习培训学懂弄通。出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体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委党组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委主要领导讲党课、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宣讲等形式进行学习。组织全体处以上干部参加全市轮训,通过“三会一课”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抓调查研究着力做实。聚焦十九大对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确定了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等7个课题,委局领导牵头开展调研,分别形成了调研报告。同时,对市场和质量监管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研讨和谋划,拟订了我市市场和质量监管_____年、2025年、2035年三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核心指标和工作举措。

(二)坚定不移把安全维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未出现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安全风险。

——特别防护期安全维稳力度空前。举全系统之力,以空前力度对涉及市场和质量监管职能领域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重点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废品收购站等涉及安全的产品和场所的检查力度,全年共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5392个。同时,加大信息安全整治力度,强化舆情监测处置和重大信访件办理。大力推进平安市场创建,全年创建平安市场118个。在全市公共安全白皮书年度考评中,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名列全市第一。

——食药安全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出台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意见,强化食品安全评议考核。市食安委调整为市食药安委,各辖区局加挂区食药安委办牌子。制定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三年工作方案,启动“一街一车一室”、“餐饮食品安全巡查和公示”等工作。组建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和首批餐饮业第三方职业检查员队伍,成功举办第二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启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全球技术法规与标准动态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填补国内空白。与“美团”等平台开展监管合作,规范网络订餐。“星期三查餐厅”监管模式创新形成品牌效应,荣获“第五届南都街坊口碑榜”金奖,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食品安全监管成效凸显。出台国内首部食品安全监督专门法规《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实施食品经营许可标准化,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行负面清单和登记管理,“申请人承诺制”扩展至大型连锁食品经营企业。完成食品生产企业风险评价705家,开展学校和校园周边等重点领域食品流通安全专项整治。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全市学校食堂量化A级率和餐饮单位“明厨亮灶”率提升至20%和42%,位居全省前列。完成高交会、全球植物学大会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164次,资助社会食用农产品筛查和检测预处理点112个,农产品免费快检覆盖全市220个农贸市场。完成羊肉掺假、茶叶染色等行业潜规则研究14项。全年共抽检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3、5万批次,抽检覆盖率达9批次/千人,居全国前列,与香港持平。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同比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

——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实行药品生产原料异地延伸检查,稳步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在用大型医疗器械质量评估,在宝安试点药品流通网格化智慧监管。建立全市首家社区药师药学服务点,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覆盖全市。全市GSP认证企业从上年度5691家增加至6456家,药品安全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99、83%。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创建省、市级化妆品安全示范区5个。成功承办国家级示范性药品安全应急演练暨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获全国第一好成绩,受到食药总局高度肯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更加到位。特区电梯安全条例列入市人大立法调研,气瓶监管改革方案通过市政府审定,住宅小区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办法提交市政府审定。在全国首创厢式电梯“救援警示线”警示标志,96333电梯应急处置救援平台建成运行。全年共检定电梯14、8万台次,定检率99、6%,完成老旧电梯更新改造624台,累计达1667台。制作播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片30期,联合地铁集团开展电梯安全公益宣传,受众超1、2亿人次。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10503个,万台特种设备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0、087、0、044,均同比下降67、8%,远低于全国(0、28、0、30)、全省(0、13、0、09)平均水平。

(三)始终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着力营造宽松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有效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市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部市合作协议,明确要将深圳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方案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36条通过市政府审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报市政府审议。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规格进一步提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前海挂牌成立,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深圳商标受理窗口和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正式运作。在全国首推专利侵权损失险,保额达20亿元。引进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7家,推动成立知识产权联盟累计达17家,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9家。全年共资助奖励知识产权项目14万个3、8亿元。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推进专利质押融资,融资金额达41、97亿元,居全省第二。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04万件,占全国43、1%,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有效发明专利维持5年以上比例达86、3%,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质量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首部质量促进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颁布实施,入选全国“质量之光”年度十大事件。举办深圳质量大会,质量强市被确立为城市发展长远重大战略。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通过国家验收。全年共抽查产商品5489批次,同比增长10、5%。顺丰、大亚湾核电、招商局港口等15家企业获中国、广东省和深圳市质量奖。成立全国首个品牌促进中心,新增驰(著)名商标47件,省名牌产品69个,腾讯、华为、平安、招商银行入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龙岗眼镜、龙华服饰被授予“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坪山新能源汽车和光明钟表获批创建资格;宝安机器人广东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大会上,黄敏副市长介绍深圳质量建设经验,获广泛认同。

——深圳标准建设步伐加快。稳步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年共研制国际标准271项、累计1655项,研制国家和行业标准374项、累计3758项。组织制定并发布的《反贿赂管理体系》《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等66项地方标准,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兴公司制定的《物联网功能架构》国际标准成为全球物联网核心规范,带动产值超200亿元。全年15个标准获市科学技术奖(标准奖),33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示范榜、排行榜,占全省上榜企业50%。新增9家企业11个产品获深圳标准认证。举办ISO/TC309全体会议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新增落户国际国内标准机构6个,全市国际标准化人才达200余人。全年共资助标准项目405个8236万元。标准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初审,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获批建设,盐田区获批全国首个“社会工作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地区”。

——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多证合一”范围从6证拓展至12证,率先启用简化版深港跨境工商文书,取消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公证材料,推广“邮寄发照”服务,我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蝉联全省第一。商事登记业务量大幅增加,全年共处理业务205万笔,同比增长45、4%。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商事登记撤销规定,将简易注销实施范围拓展到个体户。提高商事登记质量,出台企业名称等四张负面清单,在宝安、龙华两区试点应用统一地址库,对7类涉嫌虚假注册申请人实行窗口从严审查。强化企业年报工作,企业年报率84、65%,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获省工商局通报表扬。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55、2万户,吊销注销15、2万户,新增40万户,累计实有商事主体306、1万户(企业177万户),增长15、2%。

——降成本优环境落到实处。组织召开全市公平竞争审查首次联席会议,推动各区各部门建立内部审查机制。扎实推进清费减负降成本,对24个政府部门涉企收费开展检查,督促落实涉企减免收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305、97亿元,其中市场和质量领域减免计量器具检定、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费用3、43亿元。加大电力、银行等行业检查整治力度,依法处理违规收费金额1亿多元,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四)不断完善执法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办案质量,加强监督考核,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了市场和质量领域违法行为,市场和质量行政执法绩效名列全市前茅。

——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全年共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65项364次。其中,食药“清网”专项行动共查办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15宗,移送公安96宗;问题进口食品、肉类、水产品非法添加专项行动共立案360宗,移送公安36宗;电线电缆专项行动共立案104宗;教育、医疗、房地产、银行、停车场收费等价格专项共立案918宗,依法退还、罚没704、84万元;知识产权案件立案896宗,专利和版权案件同比分别增长153%和68%;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立案2300余宗。全年共立案26343宗,同比增长13、25%,罚没款1、47亿元,同比增长2、8%;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45宗,同比增长33、63%。

——大要案影响力显著增强。查办7、19特大假药案,涉案金额1、1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查办商改后全国首宗特大虚假注册案,涉案企业978家,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查办非法制售有毒有害牛百叶案,查获问题牛百叶38吨,抓获犯罪嫌疑人77人。查办网络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清宫御酒”案、假冒“日系护肤品”案、网络销售日本核辐射地区食品案、深银联公司违法开展银行业务案、“克拉币”虚拟货币传销案等一批新兴领域新型违法案件,29宗案件入选国家局、省局典型案例。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完善法规制度体系,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消费维权、特种设备等7个重点立法项目加快推进,修订194部法律法规行政处罚裁量权标准1015条,市场和质量监管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报市法制办审核。推进“职业投诉举报”处理工作,“职业投诉举报”诉讼率下降18%。加强法制宣传,推行“精准普法”。开发复议诉讼信息系统,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设立应诉工作室,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数量和败诉率明显下降。

(五)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监管方式改革有效推进。出台全市及市场和质量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方案,“双随机”检查覆盖全委21个监管领域,跨部门联合抽查实质性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双告知一警示”,促进商事登记和后续监管衔接。进一步完善商事主体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一个机制、一个平台、一套制度”。出台实施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信用信息6、5亿条,查询量达80万次/天,获得市“互联网+文明”优秀案例奖。企业信用画像研究及应用持续深化,“企信惠”在多个商超落地。首次将5736家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信息“全国一张网”公示率达100%。

——市场监管有效加强。“两建”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工作评选圆满完成,诚信市场创建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735家,增幅居全省第一。备案和监管直销企业会议培训941场、21、9万人次,有效规范直销行为。加大“清无”工作力度,共查办无照经营案件3226宗。对全市传统媒体和主要网站广告进行全覆盖监测,共监测广告317、2万条次,全市广告违法率同比下降80%。“诚信计量”建设成效显著。深化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新增网上挂标企业2、5万家,电商平台企业信用评价等2项国家标准通过专家评审,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支撑服务系统获“亚太电子化成就贸易便利化金奖”。

——消费维权力度加大。制定消费环境提升工程三年规划,在全国率先推出重点商品和服务质量调查评价体系。全市新建消费者权益服务易(e)站120个。健全消费维权多部门协同共治机制,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活动和维权专项执法行动。“3、15消费通”被纳入国家信息惠民试点项目。开展食品、无人机等26个商品比较试验,在信用卡、O2O生鲜等5个热点领域开展NPS(净推荐值)调查,以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提质升级。创新消费调解方式,推动宽带销户难、奥迪Q5车异味等消费热点问题的解决。全年共处理咨询、投诉、举报141、57万件,其中消费投诉17、5万件。市消委会被评为“全国消协组织先进集体”。

(六)围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干部队伍,进一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市场和质量监管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委党组和委局领导带头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规范组织生活,出台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对10个辖区局主要领导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整治“四风”。严格遵守《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基层单位和窗口进行经常性暗访,发出督察通报7期,提出整改意见76项。

——不断强化队伍建设。积极争取机构编制资源,监管所数量增加至74个,实现“一街一所”。全年新录用公务员200人,安置军转干部24人,全系统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启动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开展深化体制改革研究。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建立内部讲师队伍,首批人数达55名,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87期。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程序选拔干部。加强干部教育,提高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始终保持队伍稳定,确保机构改革期间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全委22个单位和24人获市级以上表彰。

——内部管理日益规范。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成效显著,获第四届深圳市政府信息公开“金秤砣”奖,官方微信获全国工商系统唯一宣传创新奖。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名列全市前茅。行政后勤管理实现智能化、规范化,典雅居等物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狠抓预算资金管理和采购项目推进,全年支出进度在市直单位中一直保持前列,审计绩效评分名列全市第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有效推进,全委133项行政服务事项入驻市、区政务大厅。启动智慧市监平台规划和智能管控指挥中心建设,金信工程应用系统基本建成,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完成。

二、_____年主要工作部署

_____年,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服务创新、规范市场和保障安全等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我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做出新贡献。

(一)深化体制机制和监管方式改革,打造市场和质量监管大部制改革样板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结合市场和质量监管机构新一轮体制调整,进一步优化机关处室、辖区局科室设置和三级职责事权划分。合理配置资源,人、财、物进一步向基层和执法一线倾斜,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施巡查监管与稽查执法相对分离,建设“巡查网”“检测网”和“执法网”,实现监管执法工作全链条、闭环管理。构建辖区局和监管所专业巡查、街道和社区综合巡查、外包辅助巡查相结合的大巡查网。构建政府抽检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检测网,推动抽检、自检结果实时公开,确保检验检测高效、权威、便民。建设“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执法体制,打造集中统一管理的执法网。

2、推进信用监管改革。开展“诚信深圳”行动,打造一流信用环境。建设国内数据最全面、功能最齐备、应用最广泛的“深圳市商事综合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使用,在个人积分入户、产业资金、政府采购等领域率先应用信用信息,实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大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100%。加强部门联动,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全覆盖,着力做好检查结果公示和信息共享,推动跨部门检查结果互认和应用。

3、实施智慧监管工程。高标准建设集“信息汇集、任务分拨、调度指挥、实时监控、分析研判、应急值守”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监管平台和智能管控指挥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建设若干智慧监管业务模块。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装备现代化水平,“一人一机”配备执法终端,强化科技手段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探索以数据驱动任务的监管方式,推动形成智能预警防范、智能联动监管、智能联合奖惩的新型智慧监管模式,有效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1、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坚持“四个最严”,落实“党政同责”,推动街道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机构,完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媒体各方责任体系,激发全民参与。强化创建工作督导检查,层层压实创建责任。围绕创建标准,重点在源头治理、全过程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和社会共治等方面查找不足、补齐短板,防止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实提升市民满意度,确保创建工作全面达标,高标准高质量通过验收。

2、打造“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出台实施《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_____-_____年)》,坚持科技引领,以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结合深圳实际研究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以“供深食品”标准为规范,实施“供深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放心肉菜超市建设、“熟食中心”规划建设、“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食品品质控制、产品培育和品牌建设等一批工程及项目,保障供深食品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安全需求。

3、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建设阳光智慧餐饮监管及信息公示系统,实现对全市餐饮单位精准定位、信息记载及查询、远程监控等全过程“线上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全面推进后厨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监控。推进全市餐饮企业大巡查,在餐饮场所显眼位置公示巡查及抽检结果。支持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强餐饮从业人员培训,提升餐饮单位规范管理水平。加强网络订餐监管。大力开展学校等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量化“提A”,将园区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医院食堂及网络外卖等社会餐饮服务全面纳入阳光智慧餐饮监管及信息公示系统,不断加强监管,全面提升我市餐饮食品安全水平。

4、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严格食品市场准入,试点食品许可现场核查“申请人预约制”。科学开展食品抽检,对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大对米、面、油等重点食品和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流通食品监管,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管控。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全年抽检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3、5万批次以上,快检食用农产品50万批次以上。做好食盐监管工作衔接,确保食盐安全。在全市74个街道全面推行“一街一车一室”。开展省、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推进“三小”食品分类监管,通过政策引导、登记监管等举措,全面提升“三小”食品安全水平。在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推广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加强追溯与监管联动。建立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和专业化食品安全义工队伍,构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体系,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5、加大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严格药品生产检查,实现药品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和频次两个100%。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持续推进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建设。积极为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研发、新药申报提供政策技术指导,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中药材产品定性分类指导意见》,制定实施药品批发、零售连锁、零售等系列从业标准,推进“广东省示范药店”创建。完善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人等特殊群体用药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推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评估,加强义齿生产加工监管和质量改进,开展植入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强化互联网医疗器械经营监管。推进化妆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加大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三)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建设先行区

1、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出台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手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医疗器械、药品、食品、食用农产品、服装、钟表、家具、眼镜、珠宝等行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开展行业产品质量分析,明确质量提升主攻方向。以标准、计量、认证、质量、检验检测等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督促企业加强标准建设,狠抓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攻关,打造知名品牌,促进提升产品、企业和产业质量水平。各辖区要立足产业特点,选取1到2个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改进市长质量奖和各区质量奖评定,树立一批行业质量标杆,引导激励更多企业追求卓越、提升质量。同时,发挥质量强市办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提升全市工程、服务、环境、社会治理和政府服务质量。此外,争取第三届中国质量大会在深圳召开。

2、全面实施“标准+”战略。出台全市“标准+”战略实施方案,探索构建新技术新产业的标准和认证工作机制,推动在经济、社会、城市、生态等领域出台实施一批标准,着力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覆盖各领域的深圳标准体系。推进新《标准化法》实施,出台《深圳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修订深圳标准系列创新制度,为实施“标准+”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发挥标准资助资金在国内外先进标准制修订、先进标准体系建设和企业标准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我市企业在太赫兹、基因检测、光子成像屏、无人机等领域制定深圳标准。加快标准国际化创新型示范城市创建,推进国家标准技术创新基地和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出台《深圳标准创新示范基地评价规范》,在重点产业领域加速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标准服务机构。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

3、加强深圳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深圳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体系。发挥品牌建设促进中心作用,建设品牌孵化实验室,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方案。加强区域品牌培育,继续推进“宝安机器人”“光明钟表”“坪山新能源汽车”国家和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促进区域品牌和商标融合发展。建设商标品牌创业创新基地,推进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建设,引导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完善商标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提升深圳品牌影响力,努力让深圳品牌享誉全球。

4、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全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立足产业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保、新能源汽车、食品药品、新材料、无人机等领域布局一批质量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环保产品、光伏发电系统等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核电等2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激光、电动汽车、电力仪器仪表等3个广东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我市。争取质检总局支持,在深圳大学建设中国(深圳)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推动质量基础和应用研究。

(四)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

1、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高价值专利。修订《深圳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资助条件和标准,坚决防止套利行为,更好发挥专项资金对专利、版权和商标创造的激励作用。推动专利标准化,鼓励更多专利纳入国际标准。加快新产业新业态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和专利导航工作,努力使专利结构与产业发展更加匹配。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深圳)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高峰论坛等活动,强化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保护36条落实。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争取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尽快批复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落户我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作用,按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原则,推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成员单位对知识产权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打造快速、精准、专业、高效的保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打击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

3、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建设中国(深圳)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扶持高端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知识产权运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措施,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发展,在新材料、卫星导航、空间信息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军民融合专利。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1、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立法。联合市编办推进审批方式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在国家层面统一证照整合事项基础上,将更多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证照纳入“多证合一”。推动深港跨境商事登记电子化,实施个体户登记业务手机端申报,实现部分登记业务智能审核,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邮寄发照服务。深化简易注销改革,探索推行“除名制度”。加大虚假注册整治力度,重点清理和打击虚假地址和虚假身份注册行为。继续做好年报工作,联合税务等部门探索商事主体年报“多报合一”。

2、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推进“两建”工作,加强合同行政监管,加大诚信市场创建力度,加快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直销监管措施,规范直销行为。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大互联网金融、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推进广告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户外广告采集系统,理顺广告产业园建设管理机制,推动设立我市广告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全市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电商领域信用监管,加强“以网管网”能力建设,创建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互联网+”集贸市场智能计量监管系统,实现对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的实时监测和有效监控。围绕“三大攻坚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P2P等类金融企业治理,认真抓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地方标准执行,加强车用燃油质量监管和污染锅炉淘汰、改造等工作。

3、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电梯安全条例》立法。出台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办法,加大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力度。制定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规则和公共场所电梯配置标准,推动学校、医院、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提高电梯安全水平。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评估,推进气瓶监管改革。加大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面推进电梯“125%载荷”试验,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对商场、医院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及住宅小区等易发故障场所的6000台电梯进行安全监督抽查,对600台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将更多小区电梯纳入96333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演练,提升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4、强化稽查执法。围绕食品药品、知识产权、广告、网络等民生和经济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一批大要案和新型案件,树立执法权威。开展涉企收费检查,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银行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价格监管执法。加强网络专项执法,严厉打击电子商务违法行为。继续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整治,严厉打击传销、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完善案件办理考核制度,提升案件办理质量。结合机构调整,完善全委执法体制机制。

5、加强消费维权。理顺消保处、咨询举报中心、消委会在消费维权方面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推动《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立法,发布商品和服务质量调查评价地方标准,推进“安全放心愉悦”消费环境示范工程建设。配合工商总局做好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调查,发布深圳消费环境指数。配合做好12345平台整合及后续工作衔接,确保消费者诉求渠道畅通。加强咨询举报申诉件统计分析,为监管执法提供依据。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推进“线上线下”七天无理由退货。推进消费权益服务易(e)站规范化建设,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支持市消委会围绕社会热点和消费新趋势,加大参与立法立标、企业约谈和公益诉讼力度,结合消费热点开展比较试验、消费者NPS口碑指数调查等活动,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6、加强法治建设。认真抓好特区质量条例、食品安全监督条例的实施。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安全,加快推进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电梯安全条例、商事登记条例立法和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大力推进阳光执法,健全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和全过程记录制度,为执法队伍全面配备执法记录仪。加强基层执法指导和执法监督,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普法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完善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提高复议和诉讼工作水平。实施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加强“职业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研究。积极参与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府服务平台建设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全面推广网上申报审批。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折不扣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严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打造党建“深圳品牌”。

2、建设全面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加大干部选拔力度,尽快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抓紧做好执法员晋升工作。持续增强干部“八种本领”,特别是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依法行政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加大干部“双向挂职”和跨区交流力度,发现储备一批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干部。完善培训讲师库,形成培训、培养、考察、评估“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开展“争创好班子、争当好干部”活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3、扎实推进正风肃纪。持之以恒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风政风的持续好转。持续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全力支持、配合做好市委巡察的有关工作,着力加强招投标、专项资金管理、物业管理、审批权和人事权等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体制调整和工作衔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篇四:2022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20_____年,在局党委及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队克服人员少,监管面大的实际困难,攻坚克难,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基本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药械稽查方面

今年共执法检查7天,出动执法人员14人次,检查医院2家次,药品经营企业31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5家次。今年共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份,办理简易程序案件1件,药品类一般程序案件5件,已结案4件,罚没款合计14,810、75元,查获非法渠道采购的药品41批次,货值625、00元。

1、开展春节节前检查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为确保春节期间我县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安全,让我县群众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医疗器械,我队开展了节前药械市场专项检查。此次检查历时4天,共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检查涉药单位28家次。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为重点单位,对药品、医疗器械质量、药师在岗情况、药械经营及使用单位的购进渠道、储存条件、中药饮片的检查养护、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销售登记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要求各单位一是要加强对供应商及其销售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资质的审核,确保购进渠道正规合法;二是要求质量负责人必须在岗,加强质量风险管控意识,保障产品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节日期间用药用械安全。

2、参与开展药品医疗器械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我局药品、医疗器械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要求,为解决从非法渠道购进药械等突出问题,防止假劣药械混入合法渠道,消除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械市场秩序,切实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监管,解决当前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挂靠”、“走票”,从非法渠道购进(回收)药品,在用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我队参与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3天,出动执法人员6人次,车辆3台次,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家次,医院2家次。

(二)市场稽查方面

按照年初工作目标,在春耕期间,开展了对农药、化肥等进行检查,检查农资经营户30户,抽取样品40批次,经检验均为合格产品。

检查加油站4家,加油机12台,证照及在用计算器具均在检定周期内。

二、存在的问题

药械稽查方面,对药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今后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继续抓好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稽查,开展对农药登记证等农资市场的检查,对其他相关市场进行检查,及时完成省、市、县局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净化我县市场尽职尽责。

1、继续加强药品零售药店规范经营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回收药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师不在岗销售处方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2、继续强化医疗器械稽查工作。重点是经营使用未经注册医疗器械、未备案经营二类医疗器械、未经许可经营三类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问题。对全县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器械的专项稽查。

3、及时完成省、市、县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受理并认真对待群众举报,做到有报必究,有究必果,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篇五:2022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证照改革情况。稳步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放宽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登记条件,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进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上半年,全县新增法人企业1094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78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9户,为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企业年报情况。坚持舆论宣传和重点督促相结合,积极引导经营者进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截至6月21日,我县20_年度内资、个体户、农合公示率分别为86、79%、94、61%、91、82%,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先后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粉丝面制品食品安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共检查食品经营户4320户,生产企业121家,餐饮服务单位362家,其中学校食堂65家。

加强食品质量抽检工作力度。上半年,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133批次,合格率100%;抽检白酒、糖果制品、蛋制品、饮料、调味面制品等食品77组,合格率达97、4%,不合格2批次,已立案查处。

(四)药品安全监管情况。开展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滋补类产品专项检查,抽检滋补类中药饮片8批,已送市药品检验所进行检验;排查上海新兴药业问题白蛋白,检查药品零售连锁公司总部9家,其中2家不合格,已立案查处;开展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检查零售药店220家,立案55起,罚款2、55万元,2家零售药店主动注销执业药师证,暂扣《药品经营许可证》20余家。

(五)化妆品保健品监管情况。开展了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检查、化妆品违规标识监督检查、美容美发行业使用化妆品专项整治、保健食品等专项整治,共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62家,化妆品经营企业72家,限期整改44家,有效规范了我县化妆品、保健食品市场经营秩序。

(六)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情况。根据市局特种设备年度监察计划,结合我县实际,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已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608台套。

(七)价格监管情况。四月份以来共办理价格投诉74件,其中:市长热线54件,人民网留言2件,12315热线转办4件,价格投诉电话12358(7212976)14件,全程做到咨询有回音,投诉有落实。

(八)知识产权情况。上半年,我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8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为276件。“_槐花”、“_坛闷蒜”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新申报“_硬质小麦”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信息分隔,阻碍了部门信息共享。

在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还有分隔现象,登记全程电子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事中事后监管不能完全到位。基层监管范围大、任务重,一些单位存在着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不完善、人员较少、各部门对推送的数据领取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三、关于下一步重点工作的计划

(一)企业登记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简化市场主体名称住所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改革举措,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注入动力、增添活力,服务_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生产环节:7月开展小麦粉专项整治工作、8-9月饮料企业专项整治;10月酒类企业专项整治;11月肉制品专项整治;12月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销售环节:继续开展生猪市场整治;9-10月开展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整治;国庆中秋食品安全检查;元旦春节食品安全检查。餐饮环节:联合教育等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与卫生健康整治。

(三)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开展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和风险分级工作。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开展全县电梯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五)价格监督检查。落实省局《关于印发20_年全省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要点的通知》及《关于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推进企业降成本工作的通知》,完成两个《通知》规定的工作任务。

(六)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局主动联系专利资助申报网上系统移转我局的事项。做好科技局移交我局的96件发明专利和205件实用新型专利奖励工作;主动和县商务局联系掌握出口企业情况,做好对出口企业申请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的指导服务工作。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czszw/zhongkao/1278738.html

  • 标签: 精选 市场 管理局 监督 人是需要监督的作文800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23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精选5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23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精选5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