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28W 次

篇一: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一、与诸葛亮对话“知天文”的智慧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样子。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

3、相机研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引导学生读出大雾漫天的情形。

(2)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心情,读出鲁肃的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心情,读出诸葛亮的感情。

过渡:但是,王老师觉得你光抓住这句话,还不能够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句话,还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哪句话能证明这场大雾诸葛亮早已算到了?

4、研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师:谁来做做诸葛亮,来读读这句话? 要求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的这种感觉读出来。要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

(2)师:但是,王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

引导学生感悟这两句话的不同点。

(3)师:如果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都快急死了,是吧?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没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妙不妙?

3、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

真不如他。”

二、与诸葛亮对话“识人心”的智慧

师:刚才咱们用了前后联系的方法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前面那句话是反映诸葛亮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话前后联在一起能够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默读课文,寻找相关句子。教师做现场巡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

1、引导学生将以下两句话联系起来,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

2、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的“笑”。

(1)过渡:同学们,诸葛亮是怎么说的?(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师:诸葛亮在笑谁呢? 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师: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3、师:除了这两句,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

(1)相机分析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发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了如指掌。)

(2)第四自然段写诸葛亮对鲁肃说“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后面第十自然段写“每只船大约五六千支箭,二十只船共有十万支箭。”印证了他的预测。连箭的数量都预测得那么准确。不多不少,刚好十万支箭。

(3)“谢谢曹丞相的箭”,他表面上是在气曹操,实际上是要动摇曹操的军心。曹操的兵士看到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这么历害,而他们的主帅曹操却没有识别他的诡计,他们觉得对方十分强大,就觉得不是他们的对手了。就是在没有交战之前,先挫挫他们的士气!

4、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过渡:但是我担心啊,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怎能善罢甘休?他要是派兵追杀出来,诸葛亮不就麻烦了吗?

三、与诸葛亮对话“懂地理”的智慧

1、从“顺风顺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2、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面对“智慧”的智慧

1、讨论:周瑜不如诸葛亮的仅仅是神机妙算吗?

2、教师:鲁肃亲自经历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先生真神人也!”他请诸葛亮介绍神机妙算的诀窍,诸葛亮就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鲁肃。同学们想知道吗?课后请看《三国演义》的第46回。

五、课后拓展:

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受”“偷”行不行,为什么?

篇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二、整体进入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板:神机妙算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1)指名读第三节。

(2)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1)比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2)齐读此句。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2.理解这句句子。

(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相符。)

(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吗?(相符)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3)齐读句子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

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板:四更时候(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1)板:大雾弥漫

(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引)——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

板:识天象

(3)齐读小黑板上第①、④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六、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3.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请根据这一内容用“果然”造句。

4.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

六、学习“晓地利”

1.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

2.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

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晓地利

4.齐读第9节。

八、学习第四段

1.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神机妙算”,难怪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

2.齐读第四段。

九、复习复述

你能不能以“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为中心句把二—四段进行简要复述?四人一组讨论准备。

十、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3天内造好0万枝箭的命令,企图暗算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鲁肃了解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还给诸葛亮设置造箭的障碍;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暗暗作好借箭的准备。

3、(6-9)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万枝箭。

4、(10)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干,自叹不如诸葛亮。

十一、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板书设计:19草船借箭

周瑜心

知人心鲁肃人

神机妙算曹操性

识天象四更时候大雾弥漫

晓地利顺风顺水

篇三: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图书《借东风》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妒、忌、曹”等11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人物形象,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紧扣课文语言感悟人物形象,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形象,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读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谈对诸葛亮、周瑜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个精彩故事。(板书:草船借箭)。

3.通过预习,谁向谁借箭?简介“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

二、检查预习,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

1.第一组词语

都督 擂鼓

关注点红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并指导用另一个音组词

2.第二组词语

鲁肃 周瑜

课文中除了这两个人物,还写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并练习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第三组词语

妒忌

文中是指周瑜看到诸葛亮比自己有才干就心生怨恨。

三、初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四、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一)抓住中心句,理解体会。

1.师:整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讲的?指导学生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关注“长叹”一词,想象周瑜的动作、神态体会周瑜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佩服、嫉妒、仇恨等不同方面引导孩子们去体会。

(二)走进故事,细品神机妙算。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写批注

2.知天文。

(1)关注重点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2)引导学生讨论:诸葛亮在大雾漫天之时向曹操借箭,会不会是凑巧赶上这样的天气呢?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3)关注课文中的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可以看出诸葛亮一直在等待这样的天气。

(4)关注课文中的句子“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中的“笑着”一词课文读出诸葛亮信心十足、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关注课文中的“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中的省略号,想象补白诸葛亮的话中有话,再一次体会他的十足把握、胸有成竹。

3.体会诸葛亮的“懂地理”

(1)出示句子: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2)引导生思考诸葛亮一开始先要“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的原因。

(3)进而体会他的懂地理。

4.体会诸葛亮的“识人心”

(1)关注课文中的句子,分析周瑜、曹操、鲁肃三人性格各不相同。

文中的句子是“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体会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敢大张旗鼓,趁大雾天气假装进攻曹营。

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老实、守信、懂得顾全大局,特地向他借船,还让鲁肃事先帮他准备好一切。

(2)补充故事,让生进一步了解鲁肃。

(3)故事内容:周瑜向鲁肃借粮,因为那时候鲁肃非常有钱,而周瑜不是很富,他没粮吃了就去向鲁肃借,鲁肃哪会有许许多多的粮食,但他就把一半的粮食借给周瑜了。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老实。我还了解到鲁肃自从见到刘备以后,就和诸葛亮的关系越来越好了,所以诸葛亮有求于他,一定会尽力去帮助。

(4)关注文中的第4自然段,思考鲁肃为诸葛亮做了哪些准备的。

总结:看来大家对文中几个人物理解已非常透彻了!所以当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五、拓展阅读图书《借东风》

读图书《借东风》。思考:

1.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进一步感受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物形象,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3.交流读书收获。

[作业布置]

1.这节课我们读了三个故事,都出自《三国演义》。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2.课下阅读《三国演义》,摘抄书中的好词句,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人物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下来。

知天文

知地理

知人心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嫉妒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czszw/zhongkao/1263801.html

  • 标签: 教学 精选 草船借箭 课时 草船借箭作文200字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