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作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3.78W 次

篇一:《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作文

寒假再次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依然感叹:这真是一本伟大的教育著作!读这本书时,犹如遇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恩师,品读文章中的每一条建议都让我熟悉又亲切,惊喜又震撼。朴素的话语中传达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理念,字字句句有深意。作者的灵心慧智,汇集成“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的每一条建议所谈的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实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很多的建议依然是我们现代教育教学的模板和准则。本次我从他对如何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这一教学方面的相关建议中,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习能力

书中12条提出“进行教学,要靠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这在我看来,就是教师水平高的表现。”读到这里,我发现他所说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在教学过程经常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转化思想或者类比思想。当然,数学思想方法又有很多种。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数学思想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片段:

问题1:关于全等三角形,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知识呢?

追问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我们又学到哪些呢?

追问2:用“SSS”判定全等三角形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分别是什么呢?

追问3:你认为我们接下来要研究什么呢?

任务1:请你来找出你喜欢的两边一角。

追问1、2通过复习回顾“SSS”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类比“SSS”的学习思路来学习“SAS”的判定方法。让学生明白原来新旧知识都是有联系的,且数学学习一点都不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增强自信心。任务1让学生在找两边一角的过程中发现两边不确定,一角也不确定。当遇到不确定的条件,我们就要进行分类讨论,进一步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这样在一次次的教学渗透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当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学生就会采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解决,进而让学习更加简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究竟怎样使学习成为动脑筋的活动,能获取知识呢?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了真理,能回答问题。要使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欲望。”读到这里,我想到我们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创设问题情境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片段。

问题情境: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8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被称作“世界屋脊”。

有人说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27次的厚度就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他们感到很震惊,也很不解。教师接着说:“本节课我们将要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高深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整堂课都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探究,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就利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利于语言支架,发展数学思维

书中还提出“我努力使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他们的确是纷纷向我提出问题:什么?怎么?为什么?在所有提出的问题中,约80%是以为什么开始的。”文中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探究欲望,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有着同样的探究欲望,并有更好的思维方法引导。因为我们教师已经在平时教学中帮助他们搭建了语言支架,让他们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迹可寻。

例如,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老师一般会依次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怎么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教学语言渗透下,掌握这种思维模式,那么他们以后不管在学习、研究和讲解问题的过程中都可以有这样的思维。这种问题语言支架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读了这本书,我更好的明白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才能,以及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何时候,教学都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篇二:《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缕缕书香,浸润心灵;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书的世界里,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天你运动了吗?

今天你进步了吗?

让我们相约一起成长。

暑假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颇深,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爱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书中第一条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提水实例告诉我们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功的标志,可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三分”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尊感,积极鼓励表扬他们,完善教育教学技巧,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学会换位思考。

激励的存在,同样至关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作为教师,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

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作为教师除了注重阅读之外,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也是相当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三:《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金秋九月,我到新的岗位锦绣路小学报到,怀着欣欣然的心情我迎接了六年级二班的孩子。原本以为自己拥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孩子肯定不在话下,可现实却跟我预想的大相径庭,甚至给了我狠狠一击。开学伊始,班级乱成一锅粥,课堂上总有部分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话,我疾言厉色地批评一阵,纪律好一会儿,又恢复了乱糟糟的状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周、每天、每节课我焦灼地看着眼前乱糟糟的一切,同学们在窃窃私语,嬉笑打闹,有说有笑……我觉得浑身发热,口干舌燥,我想尽力平复情绪,和颜悦色的说话,但声音发颤。这一切都令我无所适从,疲于应付,痛苦不堪,甚至对上班产生恐惧。在这种状况下,我又一次打开了三年前刘晓勤道德与法治中原名师工作室推荐我阅读的那本书《给教师的建议》,希冀从书中找到答案和应对之策。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教师和儿童的相互关怀,是连接心灵的极细红线,依靠它们,一个人可以不通过语言就理解别人,能感觉到别人内心最细微的活动。多年的学校工作经历使我坚信,如果我关怀儿童,并培养他们的这种态度,他们就爱惜我的心和我的神经,在我心情沉重甚至很难说话时能理解我。学生觉察到我有情绪,感觉到我心情沉重,他们甚至说话也轻声轻气,避免吵闹,力图使我在课堂上和课间休息时都能尽量得到安宁。”孩子能与老师共情,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画面啊!“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要细心呵护学生“想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火花”,“好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善于在青年心灵中不断激起做好人的愿望,想今天比昨天做的更好的愿望以及对自己应有的自尊感。”这就需要我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善意对待学生,努力激发孩子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细心客观地观察我们班的孩子,发现他们存在低自尊的现象,于是我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言词,尽量温柔和善,呵护他们的心灵,用放大镜去寻找“后进生”和“不被看到孩子”的优点、进步,表扬过程、行为,帮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用关心、表扬、宽容代替挖苦、批评、苛责。我每天固定在班级微信群推送三个进步的学生,不吝言辞,加以表扬。每个孩子每个月在班级群出现一次,每个月循环一次。对于自卑的学生,让孩子每天写出自己的三个优势。对于生病请假返校的孩子我悉心询问其身体恢复情况。我还每天让孩子写便利贴,写出班级的好人好事,在班里公开朗读后,张贴在黑板上(我看到那些被表扬到的孩子,先是惊讶,不可置信,接着羞红了脸,趴在桌子上偷笑。有些被表演的孩子明显挺起了胸脯,像一个得胜归来的将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些没有被表扬到的孩子,神情焦急,充满期待)。“要教育学生心目中看得见别人。让他们学会把别人当镜子,在镜子里照见自己。”我积极利用榜样的力量,每周发奖状表扬上周课堂积分高的孩子,并把领奖状的孩子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

“只有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班级的纪律明显好转,现在很多时候我只用一个眼神,就能让调皮的孩子端正坐好。上班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有时候反而很享受师生平等温馨的课堂交流。“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心理活动的一个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有观察力的老师的眼睛,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心灵赢得心灵,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人。”

书中的智慧需要我继续探索,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劳动教育如何实践,我也从书中看到了自己教育工作中的诸多缺点和不足,促使我不断反思、改进。师者如光,虽小且亮。在温暖流转的时光里,在平凡而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信念如磐,初心如故。教育是小心翼翼地碰触孩子心灵的活动,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投入更多的教育热情,多学习书中的教育智慧,将书中的教育理念实践化,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四:《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寒假时间,我认真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的智慧,所列事例生动具体,文字深入浅出,分析清晰透彻,每读到一条建议,我会想到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反思自己的不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建议,还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和热情。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四点我的读书感悟和体会。

一、教师要不间断地读书,提高自身素养。

建议的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吸引着我情不自禁的想要阅读下去。他在文章中举了以下例子:有一天,一位资深教师讲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他精彩的展示吸引了现场旁听的所有老师。当大家问她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时,这位教师说:“不管是这节课,还是我讲的每一节课,我都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的!”这不禁让我动容,同时也让我受到深深的触动。

因为这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内容不熟悉,面对着备课量大的实际,加上还上课、修改作业,我也经常抱怨自己没有时间阅读教育相关书籍,观摩优课,做高考题,撰写教育日记等,同时还要处理自己这个年龄段所面临的所有家庭琐事。时间到底从哪里来,难道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本着解决这些问题与烦恼的目的,我仔细阅读了此章节。书中,作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利用点滴时间不断的读书,终生跟书籍做朋友。这段话令人深思,也让我明白了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经验不足的老师,我不应该抱怨工作头绪多,更不应该被生活琐碎所困扰,应当主动地去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拓宽视野、思维和知识面。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是我们的职业使然,是我们的事业使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自觉持之以恒地阅读,日积月累地阅读。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深入研读新教材,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学生需要阅读,促进智力发展。

无论是教师的能力提升或者学生的全面发展,书中无不强调“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好的书籍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好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效地阅读竟有能让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的功效。“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上学期上的一节课,课题为人教版(2019)必修二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readingandthinking)。本版块的主题是“通过历史了解一个国家(的概况)”(Learnaboutacountrythroughhistory)。对我班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学起来容易,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我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鼓励学生阅读关于英国不同方面的信息(地理概况、历史文化、景点等),为阅读课的学习做铺垫。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领域,将阅读内容做成PPT,PPT内容可包括图片,视频和文字。课前分组介绍英国。学生完成的很棒,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很好。

但是,由于学生整体基础薄弱,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保证教学进度,总担心学生完成不了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上的学习任务,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拓展阅读的机会太少,这反而使学生们在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的过程中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减负”,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多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中放松自己。

三、尊重学生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在第一页就映入眼帘的一句话。也让我回忆起了我和学生的故事。

上学期我带了高二一班和二班(历史方向),学生英语平均成绩分别是43分和39分,一班B档12人,二班8人,无A档人数。整体英语基础差。一班的学生多数能苦学,5人左右记不住单词。文二学生基础薄弱,兴趣不浓,而且也不持久,只有10个左右学生很踏实,每天花费了很多时间忙于英语学习,但效率比较低,总体成绩还不理想,同时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影响。本学期期末一班A档一人,B档9人,二班保持不变。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成绩进步不明显。学生们没有达到我在心中为他们确立的目标,我感觉有一点挫败感。而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倦学习的态度,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不显著,付出得不到回报。

在苏的观点中,他提出了“学习上的成就”概念。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真体会这个概念的深层次的含义:学习上的成就,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定。而针对这样不同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急于求成。

每一朵花都应该平等的开放,我们不能因为花期不同而轻易否定这朵花所具备的开放的能力。虽然我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赋异禀之处,我身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教给他合适的方法或者给予鼓励。而“学习成就”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从不歧视,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我这里,没有学习成绩高低不同,只有努力程度不同。很多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又不知整理,我不厌其烦督促,鼓励。作业做到精批精改,课后及时辅导学生。作为教师,我要付出足够地耐心去对待学生,用真心静静守候,我坚信花儿终有绽放的那刻。

四、用爱温暖的学困生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在教育教学过程不断的践行“三爱”精神。

我校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就有偏差,主观上认为学英语很难,中国人学不好英语很正常。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学困生。对于班上那几个成绩总是不理想又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往往是令我头疼的难题。曾经使用各种办法仿佛也无济于事,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后进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是“赏识教育的理念”。因此,从教十年里,我唯一坚定的是,我不能放弃他们。

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读到这一点建议时,我有所共鸣。

上学期,我帮扶的一个学生英语基础很差,开学考试英语总分只考45分,书面表达得2分,记单词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每天大课间休息的时间里,我会教他读单词,记单词的方法,并给他听写。鼓励他每天记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在记单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平日的学习和积累,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学对句式结构和语法点掌握的不够好,无法正确组织一些句子和语篇。因此,我会夯实他的写作基本功练习。在平时讲解基础知识时,让他对于重点短语进行口头造句训练,将口头练习和书面写作相结合,不断提高他的写作水平。但是,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和进步。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英语考了55分,其中作文得了7分。知晓成绩的那天,孩子送了我这样一份礼物,写着“Dearsister,Idon’tknowhowtosaymythankstoyou,butIstudyhardandimprovemyEnglish。Thanks。”。虽然从语法角度看,这些句子写得并不是很完美,但是却温暖了我的心,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做一名温暖的老师,不遗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收获成功的乐趣。那一刻,我也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书中还有很多建议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用智慧的教育教学方法驾驭课堂,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我的教学生涯还很长,但是学生们的高中只有宝贵的三年。无论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有多久,我都会用爱浇灌,用心坚守,静待花开。

篇五:《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在大学就久闻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在大学期间也读过并分享《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而对于经典,常读常新,尤其是经过工作后实践的洗礼,再读《给教师的建议》,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重点谈里面三条让我印象深刻的建议。

首先,在《谈谈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我们的工作是用心脏和神经的工作,确实是每日每时都在消耗大量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压抑。”通过他的调研了解到教师的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心脏和神经方面。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深处一线并通过调查,是十分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健康问题的。那么如何去解决呢?他说:“不容许一些消极现象萌芽,如忧郁、夸大别人的毛病、极力渲染儿童“不正常”的意图和行为(这一点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但却是我们的修养和教育工作方法的大缺点)。”我的理解就是少一些负能量,避免过度吐槽。他还强调:“不是强迫自己压制住激动,而是要寻找一种活动,使你能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令人激动、气氛、又不得不把抑制作用的弹簧压紧的事情。”书中他举出了一个在户外活动调皮的学生故意藏在山沟里乱喊,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生气,而是组织其他学生躲起来的活动来调节情绪,成为了集体思想和情感的全面主宰者。他说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幽默,这两天我也在课堂上尝试幽默的语气,果然一定程度调节了课堂的氛围。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要合理利用休息时间和长时间和自然接触。

其次,在《在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开篇讲述了一个女教师的来信,她说到没有时间。其次苏霍姆林斯基也进行了调查,也发现了很多孩子不愿意不想当老师,很多人谈到“没有一分钟的空闲时间》”其实这和我们目前很多老师的现状和感受是惊人的相似的。但是后面他举出了一个事例,那就是一个上了33年历史老师上了一次观摩课,周围的教师和视导员竟然因为被课堂的精彩吸引而忘记做笔记。最后这位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教研室里的准备,则仅花了15分钟。”是啊,看到这里,我也感受到无比的愧疚,别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这样长时间的准备,不上出好课都难!接着,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他说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现在读书对于很多老师而言,确实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

最后,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中,重点是谈到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任务。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大概是学生和教师都面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是啊!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有一点点进步了吗?坦白地说,确实没有做到,一方面任教班级相对较多,又跨年级,当然也有自己懒惰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篇六:《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从书架上请出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再次细细品读着,每一句话,每一个事例,让人身临其境,朴实温润的文字总能濡染浮躁的心田,也总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触动我们的心灵,使自己豁然开朗。

阅读这本书,深感文字之间都是于职业、于学生、于同行的爱。苏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站在高度去谈空泛的爱,从书中一个个实例便知道,这些爱更真实,更能打动人。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孩子,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我们要坚信天下没有笨的学生,每位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正等着我们去发现,不管这个学生是谁、成绩如何,也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们都要全心全意地爱他们。回想自己小学时也曾想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无论是打扫卫生、帮忙搬书、收发作业等都十分积极,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鼓励与表扬,那会使自己获得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更加热爱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这种需要是每个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自然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记得《称赞》里有一句:“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在称赞中开启美好的一天,这不正好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美好”吗?我尝试引导班内孩子化身夸夸小主播,在“每天一夸”中谈谈自己观察到的最值得夸奖、点赞的某位同学,说说他具体被夸的原因,将孩子们在课余观察到的感人画面或温暖瞬间等直接面向当事人表达出来,这种及时的激励反馈既让被夸的孩子激动不已,也让其他孩子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团结友爱的朝夕相处中每天一小步,成长一大步,人生进一步。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在书中极致地夸赞教师职业的优点,而是理智分析成为一名教师所需的才能,而对职业的爱便是成为真正教学能手的才能,这份爱会让我们的职业富有创造性与价值。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是值得我去思索探究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也曾有上课昏昏欲睡、一言不发的经历,现在想想这或许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枯燥呆板、教学方法单一等有极大的关系。作为新时代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不断思考孩子们的喜好,钻研如何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课堂。课堂伊始,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展现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自信,也能鼓舞士气。当我们开始进入角色传道解惑时,也要仔细观察孩子们,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当孩子们士气低迷时,我应思考如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该怎样调动气氛,让课堂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过于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犯错时,我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个孩子……故而要常常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又该如何发挥教育机智巧妙化解呢?”总之,我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一种自然、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自己和孩子们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明白,育人者应有情怀,要孜孜不倦育人才:育人者应该不懈思考,要“吾将上下而求索”;育人者应睿智,要用智慧铸就匠心、培育人才。愿自己用初心去坚守,用情怀去担当,用智慧去行动。

篇七:《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对我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再次捧起这本书,不禁思考:这本享誉世界的书为什么对中小学教师产生广阔、深刻的思想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相信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通读全书后,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对于学生而言,漫漫人生的成长之路是无止境的,而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均不相同,一定程度上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如何当一名幸福的教师?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我想我可以努力做这样的老师。

学会幽默,当一名健康的教师

管得多,管得细,工作起来千头万绪是老师工作的常态。在工作中,面对一年级的熊孩子们的“捣乱”行为,我们总免不了激动、气愤,为了不让怒气发泄出来,常常不得不压紧情绪的弹簧,但这是一种危险的情绪状态。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一个保持健康与充实精神生活的秘诀:学会幽默,这样会让我们显得更温柔。

书中提到老师要“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用幽默感来化解冲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才会把注意力放在体会教师的困苦心境及主动改错上,而不是在炮声轰轰中光顾着害怕与祷告。

开学初,一年级的熊孩子们的入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走进教室,看着吵闹的他们,我先观察了一会,用沙哑的嗓音说着“同学们,老师的嗓子好疼啊,是不是被你们给吵的呀?”说完,我就站在那儿默默地看着他们。不一会,教室就安静了许多,继续小声说“今天我也不点名提醒了,因为我一说话嗓子就很难受,相信你们能体谅老师,让我少说点话,可以吗?”有人就应和着“好”。意外的是这节课平时调皮的那几个孩子竟然能认真地听讲,课程也进行的很顺利。让我体会到,适当的示弱,幽默一些,放平心态,让彼此都能很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摩,才使鹅卵石这般光滑剔透”,优秀的老师不会因为温柔而失去威信;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增添尊严。在教育中我们要懂得赏识教育,对学生多一点宽容,用耐心的、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远比单纯粗暴的呵斥有效的多。当你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在教室里歇斯底里时,既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学生实现不了自我教育,同时也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

爱上阅读,当一名从容的教师

在第六条建议中《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位三十年教龄老师的课堂赢得满堂彩,当采访问及花费了多久时间备课,她说:“这堂课我备了一辈子,每一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读到这儿让我太惊讶了!是什么样的课要准备一辈子?好奇心促使我一探究竟,原来是阅读。

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但真正能够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这门学科却并非易事。在教学中,老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学生,这些学生似乎对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感兴趣,那对于这些学生该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坚信,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当遇到这些学生时,每一位老师应竭尽全力把所有的“智力工具”试验一番,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哪怕是一丝丝的兴趣,老师也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一丝丝的兴趣,鼓舞、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这一领域找到自信。学生的自信有了,那他在其他的任何领域都会有同样的自信。

三年级有位住读生,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也没有耐心管教,索性放到学校住读,全全交给老师来管。班主任老师也多次跟我反映,孩子太调皮了,每天都要惹点事,怎么办啊?一听到这样的反馈,我就会想,这样的孩子不正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像书中教我们的方法那样,去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唤醒他。

有次晚间值班,正好到寝室去巡查,发现他会下象棋,我就让他跟我介绍象棋子,顺便讲讲下象棋的规则。没想到小家伙好厉害,说的头头是道。我说“你可比老师厉害多了,你知道吗,老师还不会下象棋呢?”小伙子一听,开心的笑了。第二天吃午饭,在食堂碰到我“老师,今天体育课我跑了第一”看他自豪的样子,我当然知道要拍拍彩虹屁了“你真是个运动健将,好好努力,将来你也可以参加比赛为国争光”。就这么几句鼓励的话,在校园一看到我,就会主动跟我打招呼。再值班的时候,偶尔转到他的寝室,问问在寝室的表现,同寝室的同学都说他进步很大,听后我也倍感欣慰。

我也记得暑假培训时,李主任给我们分享他的班级管理中就提到:任何班级都不可能避免的存在缺点和问题,但如果一发现问题就指出,批评甚至惩戒,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会让学生对班级的未来失去信心,所以要多表扬,让班级生活有个一美好的氛围。同样,对于问题孩子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对于我们老师而言,翻越在教育生涯中遇到的种种障碍,解决种种难题,阅读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终身与书为友的老师,无论是面对一堂课,还是一次教学技能比赛,甚至是整个教育生涯,都会拥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从容姿态。

善于清零,当一名诚实、会倾听的老师

在第81条建议《要教育学生不说空话》中说“诚实,首先是对众人的诚实,同时亦是对自己和自己良心的诚实。要诚实的评价自己,我能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我怎样登上自我完善的高峰,以便在达到高峰时能有权说:我是自己的意志的主人”。

我想作为老师,我们教孩子要怎么做,我们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做一个诚实,会倾听的老师,但不仅仅只听取他人内心的声音。“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在所有关系之中,你和你自己的关系最为重要。你爱自己吗?如果你不爱自己,你怎么有能力去爱他人?”倾听分为两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要理解学生,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但也不要忘记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定时清理内心的“垃圾”,如果你被自己搞的焦头烂额,就像一个五内俱空的病人,哪里由多余的热血去滋养他人!

人生如何,很多时候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当内心简单,豁达淡然的时候,看待任何问题都会很淡很淡,正如冰心说的“如果你的心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随心随遇,就会发现,其实原本很多事情也不是大事,只是自己太过在意,觉得它很重要而已。及时清零,专注于当下,少些杂念与纠结,这样才能自得其乐。我也想让我的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过上自己幸福的人生。

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让我的学生在多年后能不后悔自己遇到这样的老师,怀念自己在学校度过的美好岁月。我也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能让我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

篇八:《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部教育著作,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听说了这本书,也一直想读这本书,这次终于有幸与学校老师一起共读和探讨。

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和教学的建议,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为人父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几点,比如书中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用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他们在每堂课中都能进行脑力劳动,或多或少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与创新。整本书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让学生去爱上阅读,爱上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

在教学方法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倡启发式教学,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此外,他还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九:《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写的书。可以说,这本书是他30多年来经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总结的经验教训,隔着漫长的历史与广阔的时空,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无限热忱,他用一生的时间思考教育,探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那些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触动我们的心灵。

假期我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受益匪浅。书中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时代在变,但他那闪光的思想,对我们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说毫不过时,它就像与智者面对面一样,针对我们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关键词是“以生为本”。作者的话语中充满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从开篇作者就提出“如果你面对40名学生,你感到一模一样,单调乏味,要很费力才能记住他们的面貌和名字,儿童的每一双小眼睛对你不意味着某种深具个性的东西……那你得再三考虑,再决定是否要当一名教师”,“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担心,那么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职业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生为本,教师的眼中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分数。“以生为本”还体现在育人的方法上,作者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也不能用统一的尺子衡量每一位学生,也就是要因材施教。这让我想到数学课上,老师板演例题后,安排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做练习有快有慢,我们不能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四道计算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做2道或多道完成,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应该有层次性的练习,有简单、中档和拓展题,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完成相应的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生为本”,更体现在育人的目标上。作者认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有些老师起早贪黑辛苦备课教学,但脑子里想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眼睛盯着的是学生的分数,很少思考和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缺乏方向,孩子将来能否成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创新能力的人,却要打个问号。把教育等同于考试、分数是认知上的盲目与狭隘。谈到“关怀”时,作者提出“教师和儿童的相互关怀,是连结心灵的极细红线”,这里强调“互相关怀”,不仅要教师关怀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别人。作者提出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对孤独者不要漠不关心,要诚实不说空话,要相信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要学会自我教育……这些目标都体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学生为本,不是唯分数论,眼中有学生。“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是的,这才是教育的本质、目的、意义与价值,这就是教育的本来面目。

第二个让我感觉深刻的关键词为“阅读”。“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是阅读,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教师需要阅读,学生也需要阅读,而且培养学生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在谈到“学生减负”问题时,作者提出:为了让学生牢固记住公式、规则、结论,学生应该阅读和思考许多无须记住的材料。阅读应该和学习紧密联系,通过阅读加深对事实、现象和事物的认识,从而得到帮助。

在这点建议上,我受到了启发,那些看似无须记住的材料,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对物理知识的来源、物理家的认知以及物理的典故、物理知识在各领域的作用等等了解就会越多,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同时对知识记得更牢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培养,身体力行去实践学到的理论。

第三个让我感觉深刻的关键词是“和谐”。作者提出我们要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作者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例如,和家长一道培养未来的母亲和父亲、通过劳动使心灵高尚和培养人性、通过集体使个性全面发展、向少年灌输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共青团员关心公共利益……等等,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作者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谐”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作者特别强调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相互尊重,师生之间应该是和谐平等的关系。

篇十:《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曾说:纵观中外教育史,几乎很难找到第二位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既拥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又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与坚持,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探索的教育家。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觉得似有一位智者站在眼前,为我指点迷津。

这本书里的百条教育箴言,饱含对教育、教学的深度洞察。作者将理论熔铸于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中,娓娓道来,让复杂的教育问题变得简单。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读到这里,我感觉这本书根本不像是上个世纪写的书,在这本书中处处透着智慧、思考,处处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不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的吗?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探索,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人才强国的目的。

此外,书中提出的许多教学策略和方法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协调家校社等等。当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台并成为时下教育热点之时,重温本书会发现,很多教育中的难点、疑点在这里都有非常详实的解答。

所谓经典,就是常读常新。我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用教育智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zuoweizaiti/htxz/1404185.html

  • 标签: 教师 心得体会 精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0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