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作文载体作文 > 话题作文 > 关于民俗的作文(精选10篇)

关于民俗的作文(精选10篇)

 作者: | 阅读: 3.74W 次

篇一:关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俗的作文(精选10篇)

潘越

蓝天打了蜡,在这样的新年。在这样的新年,大街小巷都布满了卖各种有趣的玩意儿的小商贩。世界,忽然就热闹起来了。

我沿着街走,身边有各色各样的摊位:拨浪鼓、麦芽糖、手工编织的小玩具……我被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摊吸引住了。

一群人正围在糖葫芦的摊位前,摊位后,一位老爷爷正在给人群表演怎样制作糖葫芦。他从一个盆里掏出一把山楂,一个一个地在竹签上串成一串。在他身边架着一口大锅,锅里是金灿灿的熬好的糖浆。老爷爷轻轻地拎着山楂串,浸到糖浆里,转了一个圈,让山楂的边边角角都沾上了糖浆。把山楂从锅里拿出来时,趁热快速转动沾上糖浆的山楂串,糖浆瞬间成了一缕缕金丝包绕在山楂的身上。

围观的观众无不唏嘘称赞老爷爷精湛的制作手法和娴熟的动作。在短短几分钟之间,老爷爷已经完成了许多串金丝糖葫芦,人们争抢着卖,都想一尝这美味。我也买了一串尝尝。

鲜红欲滴的山楂外包裹着一层细细密密的金丝,整个糖葫芦看起来就像一只棉花糖,金色的糖丝经过老爷爷的的一甩,变成了发白的颜色,糖丝里的山楂像雪中透出的殷红的花,真是很符合它的外号——雪里红。外面包裹的金色糖丝入口即化,甜津津的糖融化在舌尖,里层的山楂软面面的。山楂的酸和糖浆的甜很好地融合起来,在蓝天之下吃到这么美味的的传统甜品,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啊!

回家上网的时候,我发现糖葫芦在宋朝时就出现了,南宋皇帝为了给他的妃子治疗厌食症,便张贴皇榜求药方。一位江湖郎中开了一个奇怪的药方:冰糖水就着山楂吃。后来王妃的病真的治好了,这个方子也很快传开了。有人对其进行改造,在山楂串上裹上一层冰糖,就成了最初的糖葫芦,也是那时很受欢迎的甜品。至今这么多年的历史,让它变得更加光鲜耀眼了,并且,制作糖球的技艺还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的糖球,已经不仅仅在于串山楂球,还有草莓糖球、橘子糖球、棉花糖糖球,甚至还有红烧肉糖球。这种民俗文化的结晶就出现在我的身边,让我们所有人都在受益。

这种民俗文化应该永远地传承下去。

我满怀对传承民俗文化的信心。是的,物理学家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而我说:“给我们一份信心,我们就可以传承历史,传承这种文化。”

篇二:关于民俗的作文

蕴藏在陶缸里的宝藏

孟祥钦

东北由于气候偏冷,因此四季分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东北人世代遵循的自然规律。秋收过后,一颗颗大白菜静静地躺在地窖,不久后,它们将酝酿成东北的宝藏——酸菜。

当东北的第一场雪洒下时,姥姥姥爷准备好大水缸、大罐子,将地窖内的大白菜取出,去根,剥叶,用清水洗涤,用沸水轻轻一烫放到容器里,连同淘米水一并倒入,用保鲜膜紧紧包裹住口部,剩下的工序就交给了时间。

一个个宝藏蕴藏、沉淀在罐中,二十天左右后,终于到了揭开宝藏面纱的时刻,掀开保鲜膜,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浓厚的酸味,几颗酸菜若隐若现地飘在白灰色的液体中,看着不是很有食欲,但“玉不琢还不成器”,只需要简单加工,酸菜就可以释放它内涵。

东北人口味重,喜咸。酸菜取出,对着阳光观察,酸菜看起来晶莹剔透,切成条状,与粉条同炒,一道经典东北农家小菜“荠菜粉”出锅,酸香结合,令人食欲大振;也可以与罐装好的猪肉血肠同炖,年夜饭的大菜“酸菜白肉炖血肠”,血肠糯,酸菜又酸又脆又香,闻者无不食欲大振。

在风雪凛冽的寒冬,酸菜便是大自然、时间赠给北方的宝藏。此外,东北的大集、剪纸、民俗传说等,大东北埋在历史深处的宝藏。

篇三:关于民俗的作文

黄睿祺

漫长的冬季即将过去,气温依然不高,但街上的行人逐渐变多,集市超市变得人山人海,商店小区门前挂起了如太阳般的红灯笼,一切都在预示着春节的到来。

若是以往放假,我准是要睡到自然醒的,但是在除夕这天我却反常地早早醒来,我的每一根神经都安耐不住激动和欣喜,它们使得我渴望表针走得快些,春节快点到来。妈妈见我兴奋地坐立难安,招呼我去贴“福”字。贴“福”字虽简单,但其中的年味深邃悠长。我走到门前,先将旧“福”字撕下,把门擦拭干净,再用剪刀剪出合适的透明胶带粘在门框上做好准备,然后拿出鲜艳的新“福”字,把它贴在门上仔细调整着位置:“往左一点,或许还应该向上一点……”经过一番摆弄后,我终于找到自认为满意地位置,用透明胶小心翼翼地贴上,用手抚摸几遍将其捋顺。但由于我过于兴奋了,最后一块透明胶没粘好,中间留下了一道空气缝隙,果然人还是不能太急!我忽然想起“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说的就是刚才那种场景吧!

除夕的夜晚与平常的夜晚不同,在这天熬夜是被允许的。我的“熬夜计划”也正式开始。传说以前除夕这天年兽总是下山到村子里攻击村民,于是每年除夕村民们就围坐在一起提防年兽的攻击,一直到第二天来临,这也就是守岁的原形。作为全国人民的一道“文化年夜饭”,每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于晚上8点准时开始,因为此时世界各地是处于同一天的。此时我们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兴致勃勃地聊着家长里短,好不热闹。聊了一会天,大家开始包饺子。因为人多力量大,所以不一会便完工了。但是正因是很多人包的,饺子的形状都不相同:有的是元宝形的,有的是月牙形的……一个个饺子圆鼓鼓的,象征着团团圆圆。有的饺子里还包进了硬币或糖块,等着大家第二天“开盲盒”。包完饺子,我们又聚在电视机前,安静地看春晚。在那一瞬间时间顿时慢下来,没有人聊天,只能时不时地听见吃瓜果的声音,所有人都在享受着2022年前的最后一次静谧。天空早已是伸手不见五指,激动人心的倒计时一点点逼近—“铛铛铛”12点的钟声传进耳朵—2022年来了!我向长辈鞠躬拜年,长辈们笑呵呵地把包好的红包放到我的手上,祝我健康成长。这一个个红包不仅代表了新年的到来,还包含了长辈对我新一年的期望和祝福。传说压岁钱原来其实只是长辈送给孩子的几个铜钱,到了晚上年兽闯入屋子准备吃小孩时,那几个铜钱突然发出了刺眼的光芒,年兽十分惊恐,吓得落荒而逃。如今这之中又增加了驱邪、避灾、祈福等美好祝愿,让红包变得更厚重,更有意义。现在自然是没有年兽了,但这个习俗却保存了下来。

即使春节已经过去,春节间的经历也令我难以忘却。一个人一生里会经历许多事,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永远留给春节一个位置。

篇四:关于民俗的作文

沈禹瀚

要是提起东北,首先体现在我的脑海中的便是二人转了。

二人转在东北地区极为流行,表演者手持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跳舞。在观者面前诉说着一段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却又不失细腻,唱词诙谐幽默却又不乏严谨。

二人转不但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口头文学的精华,还体现了东北民间舞蹈的特有之美。

我还记的小时候,姥姥带我去看过一回。进了剧场,我和姥姥找了空位坐了下来。很快,剧场里就开始拥挤了,剧场的后面还有几个因没有座位而站着的人,人声嘈杂。不一会儿,二人转开始了,剧场里立刻鸦雀无声,唯独舞台上的表演者在“咿咿呀呀”地唱:“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巧梳妆……”外行的我连忙问姥姥:“姥姥,现在台上唱的是哪段啊?”姥姥白了我一眼,说:“外孙啊,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连着都没听过,这是大西厢。”我“哦”了一声,继续看了下去……

东北人曾俏皮地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由此看来,二人转还是秧歌和莲花落的结合体呢!

“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二人转俨然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张特色名片,它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二人转,平凡而不平庸!

篇五:关于民俗的作文

逐渐消失的东北民俗——东北十八怪

马思宇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所流传下来的传统与文化民俗自然也是不少的,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东北,就祖祖代代流传着东北18怪。

东北18怪是什么?下面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女人叼个大烟袋;二、窗户纸,糊在外;三、养活孩子吊起来;四、草苫土房篱笆寨;五、烟囱贴在山墙外;六、除病驱邪萨满舞(俗称跳大神);七、火盆上炕烤爷太;八、百褶皮鞋脚上踹;九、双腿没有单腿快;十、嘎啦哈姑娘爱;十一、冰上钓鱼单线拽;十二、南北大炕对脑袋;十三、不吃鲜菜吃酸菜;十四、家家户户有酱缸;十五、上贴饼子下炖菜;十六、年节喜庆吃豆包;十七、大碗白酒轮着喝;十八、大姑娘上树比猴快。

在这东北18怪中,由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两个:第一个内容养活孩子吊起来。这是人相信有很多同学就会有疑问,为什么养活孩子要掉起来,生下来的孩子放在摇篮里摇或者放在婴儿车里,但是民俗是从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那时候没有婴儿车和摇篮,那怎么办呢?聪明的东北人民就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把孩子放在一个小框里,然后用绳子把框栓到房梁上,根据秋千的原理仿造出一个摇篮,这样做既给孩子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与睡觉的居所,也防止了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有野兽把孩子吃掉,这是一举两得。

第二个内容是大碗白酒轮着喝,过去关东人亲友聚会,招待客人或者红白事儿,尤其在农村,饭桌上除了丰盛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一大碗白酒大家轮着喝,喝光再满,尽醉而止。东北人大碗喝酒的习惯,和过去关东的气候和人的性格有关。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忙碌一天。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喝一杯刚热好的白酒。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出门做客带着的也是一罐酒,毕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兄弟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促膝长谈更快乐了。直到现在,东北人也以豪放的喝酒方式,在中国各省份酒量大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更是传出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抿一抿”这一网络金句。

但是现在这些民俗在慢慢的消失,为什么呢?当今我们住在高楼大厦中“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一民俗还需要吗?其实不单单是这一个民俗,整个东北的民俗,甚至全中国的民俗,都在因为时代文化的进步发展而慢慢的消失,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这难道会被称之为优胜劣汰吗?有没有可能在100年后,50年后,这些民俗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呢?

答案不从而知,但我认为民俗是承载了我们老祖宗文化与知识的结晶,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人,应当将这一结晶流传下去,而不是任凭他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只存在于书里、博物馆里,所以请了解更多的民俗吧。

篇六:关于民俗的作文

许航硕

寒风吹走了路上的行人,可却吹来了腊月中人们久久期待的腊八。

大清早,天没有一点光亮,姥姥家便忙碌起来了。四五平米的厨房里,全家人挤在里面,欢声笑语中夹杂着锅碗瓢盆碰撞的“叮叮当当”。

我揉着眼睛靠在厨房门上,灶台旁的台子上摆了不下十个碗,装着不同的粮食谷物。

姥爷朝我摆摆手,说:“大孙儿,一会儿喝腊八粥!”然后便去剥花生粒上的薄皮了。

红枣、花生、莲子、红豆……一眼打量过去,舔着嘴唇,恨不得生着就把他们全吃进肚。忙忙碌碌中,很快,花生、白果都已露出白身子了——一切都准备好了。十几个碗中不重样的米,都倒进了一个大锅中,哗哗的加入没过米好一大截的水,好像一个小湖——清澈得能看见下面小石子的湖。

扣上大铁盖子,锅下的煤气灶蹿起了火苗。粥得煮上一小时,这一小时分外地漫长,闻着那香甜的味儿,嘴里却饿得发苦。

打开盖儿,热气中,隐约地,眯着眼,看到枣红色的粥吐着泡泡,里面的米翻腾着——那清澈的湖水被搅浑了似的。姥姥三只手指捏起一大块儿冰糖,冰糖下端先贴着粥面,松开手,冰糖缓缓沉了下去。煮好后,除了送亲友的,自己家喝的,锅中定要留下些,寓意着年年有余。

“传说这粥可还帮助了释迦摩尼修炼成佛呢!”姥姥打趣道。“那大孙儿可得多喝点啊!”姥爷也接过了话茬。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不过,这腊八粥好似有魔力似的,喝上一碗寒冷便都被驱散了,留下的便只有家人同过腊八节的温暖,还有如“过了腊八就是年”所说对年的期盼。

篇七:关于民俗的作文

周锐奇

东北的冬天是寒冷和漫长的,新鲜蔬菜很难保存,放在外面会冻,放在屋子里容易烂,所以人们都会挖深深的地窖来储存冬天吃的菜(白菜土豆地瓜),除了这些还会腌制一种菜,把白菜放到缸里,放些盐,等个十几天,发酵了,就变成了酸菜,现在因为防火通道不让占用,说以城市里很少还有这种酸菜缸,所以人们就在超市里买现成的酸菜,然后放到冰箱里。东北人的家,特别是农村,过去家家门前或小院里都有一个大酱缸,酱缸都是附近瓦窑烧制的,酱缸口用白布或者豆腐布盖着,一般里面还会放些黄瓜,到时候就可以方便的吃到咸菜了。

大酱在东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干豆腐卷大葱蘸大酱、大酱炖豆腐。上贴饼下炖菜这样的方式,是东北特有的,菜炖在锅底,饼贴在锅边。多数一锅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块,铁锅的四周贴上玉米面的饼子。用料十分丰富,味道也一样,豆角绿绿的,绵而不过烂,土豆块已经到了被炖得没有任何棱棱角角的状态,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错。当然主菜可以改成鱼、牛肉、排骨、鸡肉等等,也可在锅边贴上一圈白面小花卷,吃起来特别有味道。现在东北这样的烹饪方式在农村见到的不多,反而城里人喜欢。

篇八:关于民俗的作文

大话东北

雷懿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

东北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就要数秧歌了。秧歌队中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在半空中被舞动起来的绸带,马上把我吸引到了队伍最近处。只见队伍中有的男男女女都穿着红色或桃红色的上衣、绿裤子,上再戴上朵鲜艳的大花,别提多精神了。有踩高跷的,有舞旱船的,还有迈着轻盈脚步扮演成神话人物的。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仙女。我最喜欢的是扮孙悟空的那位叔叔,当他路过我身边时,还拉起我的手,让我到队伍中和他一起扭秧歌。我开始很害羞,但是看还有很多小朋友已经加入其中,我也就鼓起勇气跟着鼓点一起扭了起来。队伍的四周满是观众,唢呐声不时地变化,不断地传来掌声和喝彩声。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笑容,这样愉快的气氛一直持续很久。每次回忆起这次活动,我的心里都充满了快乐。

话说东北的美食最有名的就要数小鸡炖蘑菇了。妈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鸡炖蘑菇,汤的上面漂着一层黄澄澄的油,一块块让人垂涎欲滴的鸡肉,深黄色的鸡肉与淡黄色的鸡汤结合成了一道人间美味!对了,还有清香四溢的蘑菇,蘑菇呈咖啡色,用小刀在顶部划了两个口子,这样美味、营养就更容易进去了。

说了这么多该尝尝了,我夹了一块蘑菇刚放进嘴里,咀嚼一下,就有很多汁流出来,那营养价值可高了,紧接着我又来了一块肉,那滋味更香、更鲜。

鸡汤把鸡肉的营养、鲜味以及蘑菇的爽滑、鲜露都综合了起来,另外还有小葱的醇香和生姜的辣味,让我胃口大增,喝了整整三大碗,我觉得这世界上只有小鸡炖蘑菇最合我的胃口了!一锅小鸡炖蘑菇下肚,嘴里却还有鸡肉与蘑菇的余香。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东北文化定会广泛在华夏传播。

篇九:关于民俗的作文

白悦瑶

在很多人心中,东北是一个很“土”的地方,那里人们的语言,行为,都不是十分得体。但如果真正了解东北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东北的人们很朴实。

都说好吃不如饺子,但这句话应该是对应北方的,听南方的朋友说,南方过年是吃混沌的。在东北,很多节日都吃饺子。过生日要吃,冬至要吃,小年要吃,大年三十也要吃,一吃还要吃三天……但这些也并非是所有东北人都做的。

东北的习俗在乡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乡村快过年时,有的人家要杀猪,亲戚邻居都来帮忙,杀完后,这家人就会做一桌满汉全席,请大家吃饭。临走时还会给大家分一些猪肉。

在东北有一个词叫赶集,多在农村,每个村都有固定的一天为集,每周一次。大街小巷都是商品,有卖饰品的,有卖衣服的,有卖食品的,还有玩具等等。这一天商品全,价格便宜,人多还热闹。小孩都嚷嚷长辈买糖吃,小姑娘围着卖头花的摊子这个好看,那个好看的。大人们就想着多买点水果,蔬菜。赶集给人们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几分色彩。

北方的冬天也是非常有趣的。姥姥家附近有条河,冬天就结了冰。小孩,大人都喜欢在冰上滑,用东北话叫“打出溜滑”。一不注意,摔个四脚朝天,冬天穿的衣服厚,也不怎么疼,一同玩耍的人都不会关心摔疼了没,而是在一旁哈哈大笑,摔倒的人也不跟他们生气。

剪窗花是姑娘们喜欢做的事,一群姑娘精心设计,经过漫长的制作,在春节那天贴在窗户上。一走一过的人们看到就说:“你看,那是谁家啊,剪的窗花可真不错”。

早些年,东北人都喜欢扭秧歌,小曲一放,就知道这是东北的特色。不过近几年大多都是年纪较大的喜欢扭秧歌了。说来说去这些都是一波人,小的时候自己哼着小曲在炕上扭,大人见了一笑。等到年纪大了,就有一帮人去空旷的地方,放个小喇叭,全村人都听得到。

在很多南方人眼里,东北人有一股“农村”味,但我敢保证,只要你在东北待上一个月,你绝对不会这么想了。

篇十:关于民俗的作文

孙禹鸿

说起东北的民俗,我最熟悉不过的是“二人转”了。

“二人转”是东北独特的民俗,但是家家户户几乎只有中老年人才会看,小孩子觉得这种唱法很老土,甚至我也曾这样想过,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的时候,每晚八点总会看到电视机里放着二人转节目,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我却能感受到人们发自内心对二人转的喜爱。疲劳了一天奶奶会带着老花镜,仔细地盯着电视,生怕漏掉每一个环节,每到广告的时间,我会抢着看隔壁台的“熊出没”。奶奶总是打发我,说她在看决赛,播不得,播不得,我也只好从了她。当奶奶喜欢的一位选手淘汰了,她会不平的大发脾气,像极了认为黑幕的我,兴奋时会跟着哼哼两嗓,隔壁大娘就打趣道,唱得挺亮,去比赛吧。奶奶听了就会裂怀大笑,眼睛眯成一条缝隙,像开了花一样。

过年呢,一家子会一起包饺子,我们家也最喜欢酸菜馅的饺子,小的时候我最排斥的就是芹菜饺子和酸菜饺子,总会草草的吃了几个饺子就扬长而去,然后下楼和哥哥放烟花,现在呢,每年吃饺子我都会大显身手,吃二三十个不为过了,我和爸爸会因为一块钱而磕坏牙齿,虽然说吃了硬币有好运是一个迷信,但是我真的愿意相信,这就是饺子的魅力?配上腊八节腌制的蒜,和醋,简直就是太完美了!

东北的民俗总是很土味,却又不土味,能让我们乐在其中的不正是东北民俗吗?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zuoweizaiti/htxz/1386859.html

  • 标签: 民俗 精选 关于民俗的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关于民俗的作文(精选10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关于民俗的作文(精选10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