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作文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作文

 作者: | 阅读: 4.89W 次

篇一: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脚踏实地奔小康

六(3)班 胡海跃 指导老师:蒋国美

说起奔小康,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小康?小康其实就是过着经济富裕,吃穿不愁的日子。

我一出生就衣食无忧,每天都很开心,日子过得很充实,也一直以为这样的生活很普通,每个人都如此。今年暑假时的一天和爸爸聊天,聊他小时候的事,他说以前的生活可远没有现在这样幸福。那时候中国的物资整体上非常匮乏,爸爸出生在四川偏远的山区,家里的房子由瓦片和石板墙搭建而成,一到冬天,寒风一吹,不管在房间里的哪个角落都会冷得说不出话来。每天5点起床,匆匆忙忙吃饭早饭后走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冬天的时候,寒风凛冽,走到学校后手脚冻得通红;夏天的时候,还没走到学校,衣襟早已经湿透。再说吃的,能吃上白

米饭的时候很少,以玉米、红薯等粗粮为主,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要是偶尔能吃上一顿肉,那是比过年还要开心。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爸爸说他小时候的衣服全是别人穿旧的,穿着不合身,还很容易破,布丁摞着布丁,破破烂烂的。偶尔在过年时会有一身新衣服穿,所以大家都盼着过年。至于鞋子就更不用说了,那时谁要是有一双新鞋穿,能把其他人羡慕死。总是一双旧布鞋一直穿着,脚底被磨薄、磨穿,脚面被撑大、撑烂,也只能继续穿着去上学。

听完这些,我再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家里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各种电子产品家里应有尽有,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住着带电梯的楼房,出门可以坐车,地铁也通到了家门口,出行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吃的用的,比比皆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新衣服新鞋子随时都可以买。这样的日子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我们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全靠国家的政策好,通过全家人的努力,一步步积累财富,打拼并创造而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也在变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生活在祖国的蓝天下是幸福的,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是幸福的,生活在小康社会更是无比幸运的。

然而,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让我们从现在起就胸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从点点滴滴做起,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把自己锻造成一块有为的好钢,将来成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为中华民族美好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我家就在绿水青山间

——美丽的龙坞茶镇

六(3)班 苏宸韬

我美丽的家就在远离市区的青山绿水间,那是一个广阔、清静而优美的地方,这里就是龙坞茶镇。

龙坞茶镇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产区,素有“万担茶乡”的美誉,这里风景优美,生态环境独具特色,连绵起伏的茶山常年碧绿,宛如世外桃源的白龙潭风景区溪水淙淙,是人们郊游踏青、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虽然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是在10多年前,这里并不受人欢迎,因为落后的设施,破旧的房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而近年来全面小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给龙坞茶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来看看最具代表性的“九街”吧,这里拥有四横五纵九条茶文化主题巷,一幢幢民国风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搭配,这里是融合茶文化推广、茶产业发展,以及悠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成为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点,还会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是龙坞茶镇靓丽的“会客厅”。在这里还是杭州一年一度的开茶节主会场。每个时节都会举办大型活动:如夏天有草坪音乐会、春天有炒茶王比赛、秋天有中秋生活集市等。谁也不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伴随着尘土飞扬和噪音污染的破旧厂房。

在九街的旁边,新开辟出了一个兔子山公园。原来就是一个普普通普通的小山包,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开辟出了健身步道和凉亭,栽种了各种树木,培育了大片大片的草坪,安装了一些游乐设施,还引进了运动俱乐部。要是你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在茶园里漫步,在草坪上野餐,还可以乘坐高空滑翔伞俯瞰整个龙坞茶镇那一片片醉人的茶园。

改革的脚步更走进千家万户,给茶乡人民带来了幸福小康的生活。让我们来到龙坞茶村看看吧,这里一幢幢各具特色的茶楼点缀在绿色的茶园里,每到节假日,这里坐满了休闲品茗的游客,喝喝西湖龙井,品尝农家菜,西山公园登山……可以让人呼吸清新的空气,充分地放松身心。

要知道原来的龙坞是怎样的?你想都想不到。对杭州人来说,那是个偏远的、陌生的地方。公路不通,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泥路,老百姓哼哧哼哧做一年,收成少得可怜。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里公路通了,家家有了自己的茶山,而且政府为茶农们给茶叶用直升机洒水,免费送肥料。茶农们种茶有了劲头,老百姓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日子越过越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龙坞茶镇正走向全面小康,祝福龙坞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篇三: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奔小康 我点赞

六(3)班 郭 珏

曾几时起,我时常在《浙江在线》、《都市快报》和《富阳日报》等电视、媒体上看到我的家乡——东梓关。这时的她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红村”,成为了旅游的胜地,更成为了奔小康路上的典范。

当我回到家乡,看到东梓关的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回迁房,一处处江南水墨的风景画,一张张灿烂淳朴的笑脸,我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全面小康,东梓关来了,我为你点赞。”

当了26年村支书,91岁的太公时常说:“以前的东梓关太穷了。小时候的我们吃不起米饭,一天到晚喝像白开水一样的稀粥;能喝上这样稀粥的,已经是好人家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有些人家吃的是树皮,观音土。住就更不用说了,都是茅草屋。”听了太公的话,我时常感到匪夷所思,这是我认识的东梓关吗?东梓关,是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的最美乡村,拥有许多飞檐斗拱的清末明初的徽派古建筑。直到现在,仍有数百幢清末明初的房子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现在,这些老文物已经作为珍宝,被家乡的人们保护起来了。现在东梓关更是成了“网红村”,可不仅仅因为这些雕梁画栋、粉墙黛瓦的老房子了,更因为有网上号称“最美回迁房”的水墨房:这些房子白墙黑瓦,和周围的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水墨画,难怪各种报纸、网络都争着报道呢!当然了,这些回迁房也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每逢旅游旺季,东梓关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呢!这两年,村里各个地方都开始建造新房子,估计是大家正奔赴在小康的路上呢!

一辈子生活在这里,69岁的外婆常常感叹道:“依稀记得,村里的人,为了偷懒,把垃圾扔进长塘里。长塘的水臭烘烘,越扔越臭,一到夏天,村里的人都避着走,没人愿意到附近去玩。”听着外婆的话,我感到不可思议,这是我认识的长塘吗?现在的长塘,已然成为了旅游地的一个景点,里面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到湖底玩耍的鱼儿;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这里常年人工喷泉喷涌着,周围一圈有饭店、小店、老年活动室、东梓关村史馆、理发店、民宿等,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这里游玩,极为热闹。更有特色的是,每到傍晚,这里就成为孩子的时们嬉戏、游玩的天堂,经常传来一阵阵像铃铛般清脆的欢笑声

四十不惑的妈妈时常说:“现在时代好了,村里的人们都有活干了。原来妈妈小时候,这里的叔叔阿姨都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里织娃娃,缝手套。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能赚几十块钱。”原来,这里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啊!东梓关的农民们与时俱进了: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一些年轻人留在家乡,种种田,做点小生意;一些年长者白天到附近厂里干活,晚上到村里的各个健身区锻炼身体。特别是近几年,有些叔叔阿姨们在村里开饭店、酒店,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有些叔叔阿姨拿出了几十年的手工艺术:做糯米糖,做富阳酒酿馒头,把东梓关的特产亮出来;总之,家乡的叔叔阿姨变得更勤快了,更爱动脑来致富了,也变得更注重锻炼身体了。他们正全力奔跑在小康的道路上。

东梓关——我的家乡,以前曾有大文豪郁达夫在他的小说中赞扬了她;新时代,她富有了新含义,是千千万万个新农村建设中的经典,也是全面奔小康的典范。我为她点赞,更为我伟大的祖国妈妈点赞:“赞,赞,我为你点赞!”

篇四: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奶奶说小康

六(3)班 王依诺

小康一词,出自《诗经》:“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这里的小康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以上是对小康生活的“官方”解释,奶奶表示不是很懂,她只能用一个退休工人的大白话来说说她对“小康”的理解和体会。按她的说法,小康就是“手头宽裕,衣食无忧,心情愉快”,就这么简单。

奶奶常常感叹:只要没有大的病痛,身体还算健康的话,我们这些退休的老人可算是最幸福的一群人了。每天早上只要能睁得开眼(还活着),那么国家发的养老金就到手了。政府还给我们免费体检,组织我们去旅游。清晨去西湖边晨练;做轻松的家务;没有什么烦心事,一天就在这样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度过。

只有像她那样经历过苦日子的长辈们,对过去和现在有清晰的对比,才最有资格谈论小康。她说起过她少女时的一件往事。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想去杭州的笕桥机场看看停在地面上的飞机是怎么样的,于是,问邻居借了一辆破自行车,大老远地骑到机场大门口,结果被哨兵拦下,没能见到飞机,遗憾而归。然后她又说到了我,“你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好几个地方旅游,飞机也坐过好几次了”。两代人,在相同的年龄,感受到的是不同的生活品质。——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奶奶又说到了交通。“我年轻的时候,到萧山去看望朋友,一大早出门,要么坐长途车过钱江大桥,要么到江边坐渡轮,慢吞吞的,赶到萧山快中午了。现在你看看,前几天我们去滨江看望太奶奶,你老爸开车,过高架路,过钱江四桥,只用了二十几分钟就到江对岸了。如果坐地铁,也要不了一个小时。而且,你想想看,地铁竟然能穿过江底,这是多么大的工程啊!好比是以前神话故事里的“过江龙”,变成现实了。”——这是“翻江倒海”的变化。

吃一个“高档”的冰淇淋,穿一双闪着荧光的球鞋,对于我这个“蜜罐”里泡大的小姑娘来说,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的事,这又勾起了奶奶的陈年往事。奶奶说,那时候,冰淇淋之类的甜点属于“奢侈品”,家里没有冰箱,只能拿着一块毛巾去食品店里把冰淇淋包回来,一家人急着把快融化的“冰砖”吃完,不能慢慢“享用”。有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还会吃到发苦的雪糕棒冰。而且,一块“高档”的光明牌冰淇淋,要六角钱,而那时人们的工资是36元,按比例算,相当于现在一个3600元工资的人,要花60元买一块冰淇淋。而事实上,现在60元能买到好几块高档的香甜冰淇淋了。——这是“由苦到甜”的变化。

奶奶还有不少朴实的关于小康的看法,“散落”在平时的闲聊中,总之一句话,我们其实早已是小康社会了。小康生活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良好的心态也是小康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平安的国家里,要怀着平和的心,知足的心。少一些牢骚,少一些贪婪。

“小康”其实就是“幸福”的代名词。最后套用两句诗,来表达像奶奶那样的普通人现在的心境:

不识“小康”真面目,只缘身在此“福”中。

篇五: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藏在红包里的幸福

六(3)班 吕弈铤

春节的幸福,在每个人心中荡漾开去,那是爱浸润而起的暖意……

——题记

六岁时

六岁的时候,我憧憬春节的到来,因为可以收压岁钱。压岁钱,是过年的一个习俗。小小红包一个个塞在裤兜里,满满的、鼓鼓的,别提多开心了!

除夕夜,小孩子们坐在沙发上,等着长辈们发红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小姨……红包太多了,数也数不过来。虽然每个红包钱都不是很多,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一笔笔巨款,一份份爱,快乐幸福不以言表。

八岁时

那时,老家的爷爷奶奶每个人都有了手机。可是他们用手机只是打电话,其他功能还不会用。

发红包的习俗依旧保存着。又到了除夕夜,小孩子们排排坐,等着爷爷奶奶发红包。拿到红包的孩子欢呼雀跃着,迫不及待地拆开数了起来。“咦?百元大钞!一、二、三……一共有十张啊!”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千块钱的大红包。后来才知道,爷爷奶奶去年到二叔承包的果园里帮忙,赚了不少钱。真是老有所为,为他们感到自豪!

现在

此时,被装饰一新的屋子里喜气洋洋。那张张的窗花和大大的福字,点燃了心中的激动;四周坐着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脸上的笑,灿灿的,一阵阵幸福感冒腾腾升起……

但这喜庆里,我却仿佛流泻着激动和紧张。因为爷爷刚刚一句“发红包喽!”让每一个人都端坐起来,手里更是拿起了手机,认真地打开了家庭群,等待着爷爷的红包。

是啊,由原来的手工发红包到现在的电子红包,我们更多了一份亲情的互动,多了一份过年的乐趣。大家一起抢着红包一边讨论着春节趣事,不知道有多开心。

“都准备好了没?”爷爷在群里发了消息,还加上了一个坏笑的表情。没有想到爷爷从去年不会用手机到轻车熟路,的确变化不小啊!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总会推着一些人不断迈向新世界,迈入新领域!而这,更让浓浓的年味氤氲,更让满满的幸福感荡漾……

篇六: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告别贫穷落后,走向新时代

六(3)班 胥颢钰

小康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跨步走出家门寻找小康。

走在宽敞的马路上,路的中间,一辆辆小汽车却让整条马路显得有些拥挤了,路的旁边又是一棵棵巨天的树和一株株花草。街道的两旁紧贴的就是那一座座的高楼大厦,人山人海,十字路口上一盏盏红绿灯,一会儿是红灯,一会儿又变成了绿灯。小区里洋房成群成排的,连那小区门口的门牌都装饰的很漂亮,人们背的包,穿的衣服,用的手机都是名牌的。

但是,听奶奶、曾祖他们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呀,哪来你们这么好的生活呀!我们什么橘子、苹果啊,很好的钢笔呀!这些东西见都不曾见过,更不用谈什么电视机、手机、手表什么的了。我们住的还是茅草房子、黄土房,住茅草房的居多,一有大风大雨天,我们顶顶上的茅草被吹飞一块,就有雨水从天而降,还得用盆子接着,一会这里,一会那里,可把我们急坏了。”那时的路石子可是一大块一大块的,黄泥路一碰到雨天可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了。那时一个月工资10几块钱,上二十的就是有钱人了,那买个红糖白糖棒冰,红糖贵些,三分钱,白糖便宜1分钱。学费更是便宜的只有1元,但即使如此便宜却依旧有人上不起学,上学还得翻山跃岭的走几十里路,有辆自行车算是富人家了,那时的生活当真艰苦呀!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我们能坐在明亮几净的教学楼中听着老师讲课,能用着崭新的书本,可以在电脑上打卡、听音乐、穿名牌的衣服,吃豪华大餐……

我们的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石子黄泥路,到如今的柏油马路,以前光秃的道路两旁,到现在种满鲜花的小花坛,那扔满垃圾的小河流,到现在清澈见底。以前那矮小的易碎品小茅屋,成了如今的小洋楼,外观也一幢赛似一幢争芳夺艳一样向人们展示他们的芳容。

走到小区门口新开的华为手机店,就看见有人在买手机。在店员的一翻推荐下,这位女士和他的妈妈就各买下了一台。一边散步的邻居走来说“大姐,买新手机啦,好气派呀!那位大姐说道:“如今这时代变了,家里有钱了,不知不觉互联网也有了,有了手机,一个电话过去,就能和老邻居们聊会天了。”

在阳光的映照下,那一排排楼房,一条条大路,被绿水花丛包围的村庄,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幅新版农村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我想

我想:这就是人们心中的小康生活吧!我希望明天的新农村越来越好,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篇七: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全面小康生活

六(3)班 伊艺

闲暇时,常听爸妈说起他们儿时的生活情境。

“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这句俗语说的是爸妈小时候的事。妈妈兄弟姐妹多,生活比较困难,一件衣服老大穿啦给老二,老二穿了给老三,破了补,补了破……要穿好几个人。平常根本买不起新衣,只有待到过年时,才能买上几尺布来做一套加棉袄的外套。鞋子也是外婆自己纳鞋底,自己一针一线封起来的土布鞋。稻米不丰足,还要配些红薯、大麦片等杂粮。每天餐桌上多是些自家种植的蔬菜,油也少得可怜,几个孩子都是面黄肌瘦,脸上没有血色。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买很少的鱼和肉,来招待客人,顺便也改善下伙食。住的是茅草屋,经常出现“屋外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墙是用土垒砌起来的,风吹雨淋,还有倒塌的危险。家里陈设更是简陋得很,桌椅板凳再加床,基本上就是全部家当,更谈不上什么家用电器。

出行就甭提了,基本上就靠双脚。路多是些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一趟县城,毫不夸张地说,比现在上北京都难,简直是遥不可及。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一年比一年好,真是日新月异啊!保暖已不是穿衣的首选标准,色彩艳丽,款式新颖已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我们天穿着新衣服,每天换着花样穿,真是天天都是新的。

我们的饮食也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加讲究品种丰富和营养均衡。每天我都能吃上荤素搭配、新鲜可口的饭菜,水果、牛奶也从不间断。偶尔爸爸妈妈还会带着全家一起下馆子,去品尝一下各式风味小吃。谈起住房,那就更有得说了。我们现在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屋里陈设齐全,沙发、衣柜、餐桌,都讲究品质和款式。彩电、冰箱、洗衣机也是应有尽有。煮饭用的是电饭煲,炒菜用的是天然气,“小米”等,真是清洁又便捷。数字电视、网络宽带,我们足不出户便可通晓天下大事,领略世界风情。如今的宝应,整个城市面貌是焕然一新,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敞整洁的街道,四季常青的绿化随处可见。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大小游园里聚集着前来休闲的人们,他们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现在的出行也变得非常的方便快捷,各种交通工具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原来回老家,要整整2天时间,一会儿坐公交车,一会儿打的,旗插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起起伏伏,我常常会被颠簸得呕吐不止。现在,爸爸开着车,看看山水风景,不到一天就到家了。真是今非昔比。

我们享受着小康生活的同时,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篇八: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六(3)班 徐子琪

2019年突发了新冠疫情,新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下做出了相应措施。封城,小区把关,停学不停课……在新时代前进由脚步下,“全面小康”也从这次的疫情中得以了发展。

刚从老家回来,必须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因为不能出门,家里的存货已经所剩无几。我是没了主意,可妈妈却拿出手机,像个经验丰富的军师一样,叮咚买菜,盒马生鲜,京东到家……我可以看到各种菜的图片,选择自己喜欢吃的。当天,几个戴着口罩的送货员就出现在了门口,留下大包的货物和快递。拆开一看,哇!有各种蔬菜、水果、肉食,甚至连新鲜的海鲜都有,真是种类丰富啊!网上买菜,就是一个随时随地营业的移动大超市,不用踏出家门,就买到了食材,方便极了。

可爸爸小时候,就没那么方便了。

那是30多年前,大年廿十,爷爷就用他笨重的老式自行车,“嘎吱,嘎吱”驮着奶奶去市区大集市采购食材。村子离市区有10多公里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还不时有水洼,等到了集市天刚蒙蒙亮,可裤腿却都沾满了泥浆。为什么要这么早出发呢?如果去晚了,可就买不到食材了。买到年货回到家,已经是中午时分。那时候冰箱是很奢侈的电器,那怎么保存食物呢?爷爷将冬笋埋进沙子里;把海鲜在存冰块里;将腌制的海鳄挂到窗外……将接下来一个月的食物准备好,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原来以前过年准备年货这么麻烦啊,我不禁感叹。爸爸说那是因为农村改造,早在十多年前,村里的居民集体搬迁到新建的小区里,周边建起了小学,中学,菜市场,大型超市,还有美食一条街,过年家里不想烧,在饭店里摆上几桌,想吃什么菜就点什么菜,就是说,根本不用准备年货了。

从以前的贫穷到现在的幸福,小康生活让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未来奋斗出全面小康!

篇九: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新农村,新春节

六(3)班 高艺涵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思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下面就让我看看我们的新农村,新春节吧!

盼星星,盼月亮,在一天天的期盼中,新年终于要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穿梭于繁华的街道,置办着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年三十那天,姑姑也从上海回到了老家,要去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走走。我跟姑姑在爷爷指引下来到了村子的凉亭边,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展现在眼前。顶上铺了稻草做装饰,下面是一排排的洗衣台,转弯处放着两台脱水机。“洗衣机怎么会放在这里呀?”我惊讶得嘴巴可以塞进去一个大馒头。爷爷乐呵呵地说:“这里是今年下半年新建的洗衣房。洗衣房的污水是统一进行净化处理的,这样可以减少水污染。旁边的脱水机特别有利于家里没有洗衣机的老人,在这里洗了衣服可以直接脱水拿回家晾晒,非常的方便。”看着这既美观又实用的洗衣房,我想起了村口写了的那一排醒目的大字,叫到:“怪不得村口写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新时代农民真的不一样啦,生活将会越来越幸福了。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听着熟悉又陌生的鞭炮声,我们家的年夜饭开始了。“爷爷,这鞭炮声怎么不一样啊?”不知道吧,这是电子鞭炮。“哦,怪不得,你那么小气。姥姥家的年夜饭是满汉全席,您家的年夜饭的菜……呵呵……。”听了我的话,姑姑笑了笑,接口道:“小屁孩,不懂了吧,这叫做过一个节俭年。”爷爷摸了摸胡子说:“节俭才能养德。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但是节俭的传统不能丢。新春佳节,也要进行光盘行动哦!”原来如此啊,我恍然大悟。全家人团团圆圆的围坐在一起,吃着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聊着家乡的新变化,别提有多幸福了。

这个春节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不仅吃得满足,玩得尽兴,而且还看到了小康社会下农村的新变化,体会到了农村的新风尚,过了一个环保健康的文明年!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xxszw/liunianji/819535.html

  • 标签: 全面小康百年追梦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