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15篇)

 作者: | 阅读: 6.4W 次

篇一: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15篇)

一次难忘的偷青

王佳音

我正埋头和汤圆进行着顽强地抗争,就听妈妈在边上说了一句“哎呦!今天不是正月十五吗?按照老家习俗,我们应该去地里面偷青呀!””偷青,什么东西?”我索性放弃了与汤圆的抗争,我抬头问妈妈。

“就是去别人地里摘一些小菜,偷到菜萬意财,而地主,也会因为我们去他地里偷菜而带来好运”“哦—”我满不在意地答应了一声。并不把事放在心上。

“妈妈,姐姐,我们一起去偷青吧!”“姐姐,你不可以不去,不去就是胆小鬼!”东东的嘴巴像个机关枪一样“嗒嗒嗒嗒”说个不停,还使出了杀手锏—激将法。“好!去!”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我从心里却泛起了一丝丝的,隐约的担心:地主看见我们在他的地里“偷菜”,真的不会说我们吗?这可是他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了不让东东瞧不起我,我必须要去!但我特地的把眼镜摘了,换了一个发型,还戴上了一个口罩,就是防止有人认出了我。我的脚刚迈出了门,心里就打退堂鼓。但东东仿佛看出了我的小九九,说什么都不让我回去。

明月被漂浮的云朵遮盖住了,风吹时,树叶摩擦的声音,在无边的黑暗中是那样得明显……踏进田地间的那一瞬间,我的心脏不受控制的跳了起来,咚!咚!的声音在我耳边不停的回响。我默默的吞了口口水,硬着头皮,紧紧的拽着东东的手,慢慢地,轻轻地往田中央走去。害怕屋里的人听见动静出来,喊人捉贼。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成了“可怕”的现实,门“咯吱”一声被打开了,一位老伯伯从房子里走了出来,我本能的想跑,但又转念一想?:若是我跑了,岂不是认定自己是“贼”了吗?所以我强装镇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出乎我意料的是:老伯伯不但没有喊捉贼,反而迎着笑脸,朝我们点点头,见了老伯伯的态度,我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地,接过来妈妈递来的白菜,也朝老伯伯笑笑,腾出一只手牵着东东回家了。

到了家,我便“夸大其词”地对我爸炫耀“我的战利品”,结果却被东东冷不丁的来了一句,“见到老伯伯的时候,看见你的腿在抖啊!”我尴尬的笑了笑,心虚地摸了摸鼻子,在心里咬牙切齿道:“好你个王振东,让我当着别人的面出丑。这笔账,我记下了。”

篇二: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炸麻馓

闫瑜芯

我家里,每年年前都会炸麻馓当过年时炒菜用的,这东西,老好吃了,香香脆脆的,和青菜白菜炒起来吃,巨香!

炸麻馓这个工程确实挺大的,每年做的时候,都会让隔壁的奶奶叫来一起,当然,她家要做的时候,我们家也回去帮忙。炸这个东西,一共需要五步,第一:和面,再醒一个晚上;第二:搓面,把和好的面搓成条,搓的时候要抹一点面粉在上面,这样,就不会让面死死的黏在板子上;第三:把搓好的面一点点慢慢放入提前准备好的油盆里,这样就不会黏在一起了;第四:缠到手上,转圈拉细穿到一米长的筷子上;第五:油温六成下锅炸,炸到半成品的时候,筷子前后交叉变成扇子的形状,保持这个动作,再下锅炸,炸完以后,慢慢拿出来,把上面的油轻轻抖掉,放入篮子,或托盘中。这样一锅炸麻馓就出锅啦!听起来是不是很棒!嘿嘿!可不嘛,不光听起来超棒!吃起来也超赞的!

这就是我那边年前要做的,年后是够吃的!炒起菜来,更好了!

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

篇三: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红糖糍粑

卢微微

过年吃饺子、汤圆是每个地方的习俗,但在我的家乡,过年是吃糍粑,这不,去年回老家时,恰好赶上外公在打糍粑。

向外望去,一群人正围在我家院里,有说有笑,我下车一看,原来是外公在蒸糯米,准备打糍粑呀!我最喜欢吃糍粑了,尤其是外公打的糍粑,因为总带着特殊的清香,随着人们的声音,糯米蒸好了。

外公搬来一个大石臼,一切准备好后,开始,把米倒进去,人群开始唱歌:“嗨嗨,打糍粑了~,”随着歌声,沉重的木锤打在栗粒分明的糯米上,时不时撒些水,不一会儿,糯米已经打成能拉丝的状态了,外公看差不多了,拿出一团给我,再放上白糖,妙哉!

咬一口,能拉丝的糍粑在嘴里散发出了淡淡的米香,加上白糖,完美结合,白糖里有米香,米箱里有甜味。等我尝完后,外公开始蒸了,把煮好的叶子铺在锅中,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叶子,只知道会散发出清香的味道,把分好的糍粑放在上面,再盖上一层叶子,开始蒸,我们几个小孩趴在灶台,望着锅中的糍粑,越看越馋,恨不得马上从锅中拿一个塞嘴里,大概蒸了20几分钟,叶子的清香散发出来了,我们几个马上把盖子打开了,拿出来咬一口,被打得软糯的糍粑再蒸一下,那美味无法形容,吃到嘴里,叶子的清香瞬间散发出来了,清香夹杂着甜味,虽然很烫,但又不舍得吐出来……

那美味,至今无法忘怀!

希望最后能够配得这一路走来的颠沛流离。

篇四: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粽子

据说关于端午节吃粽子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我们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因为楚国不听取他的意见,然后灭亡了。于是他在农历五月五跳汨罗江自杀了。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防止他的尸体被鱼儿吃掉,都往里撒粽子还有各种好吃的。经过时代的演变,人们在农历五月五这天也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我的家乡,粽子的种类有很多,五花八门。有的是甜枣的、有的清一色是五花肉的……家家都吃的不一样,形状也很多,圆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我和妈妈奶奶会一起去街上买箬叶包粽子。可我手太笨怎么也学不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们包。

虽然我包不在行,但我吃可是一流的!我在客厅就闻到了粽子香。我溜进了厨房,粽子还在高压锅里呢!我只好回客厅继续看电视。

过了一会儿,妈妈就把包好的粽子端了进来。我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开吃。“终于可以吃了!”我激动的说道。

我把剥好的粽子塞进了嘴里,一股箬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同时糯米的口感和那股清香融合在一起,在我的嘴里散发“魅力”。

粽子,让我想起了家乡。不只是家乡,还有在家乡的爷爷奶奶和儿时的回忆。

最好的人生状态,安于得失,淡于成败。

篇五: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祭祖

姜钊

又到了春节,又是一个祭祖扫墓的好时候。

一过完年,爸爸就要带着我祭祖、扫墓。祭祖还挺简单的,全都是爸爸在忙我只能打打下手。爸爸会先把猪头、猪尾巴、一整只大公鸡,放入大灶锅中一一煮熟在放入茶盆中摆好。(茶盆,一种长方形很大四条边比内部高出几厘米的,专门用来祭祖的用具)爸爸接着从柜子里拿出九个酒杯和一壶酒,也一同放入茶盆中。见爸爸准备好后,我从一旁的纸盒子里抽出九根香,放入火中烧红后,在堂屋的桌上、桌下和堂屋门外各插上三根香。(堂屋是祭祖的地方,每户人家都会在堂屋中摆一张桌子,同样也用于祭祖)

准备工作做完了,接下来的才是正式内容。爸爸把茶盆搬上桌子,我按照爸爸说的在桌上,我按照爸爸说的在桌上摆五个酒杯、桌下摆两个,门外摆两个,爸爸看我如此熟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接下来的事就全是爸爸的活了。爸爸先是把一大碗肥肉放在门外,(这碗肉是前一天煮的)爸爸又拿出酒壶给酒杯倒酒,爸爸一次只倒一点点一共倒了三次。我不止一次想过两个九有什么寓意吗?“老人家的东西真的搞不懂!”不过有一说一,这种东西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多少有点封建迷信。但是我认为更多的其实是老祖宗对死者的敬畏与悼念。我也问过爸爸“爸!为什么我们要祭祖呢?”而爸爸则回答到:“这是老人家的规矩,我们不能扔”酒倒好了,接下来就是“捉鱼”(捉鱼是指在桌前弯腰鞠躬三次)“捉鱼”完后就是收尾工作了。

又是忙碌的一天……

篇六: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春节的鞭炮

刘之钰

鞭炮声连连,红色的灯笼在黑夜中发出红光,在家乡时,只有春节的晚上才放烟花和鞭炮呢!

过春节时放烟花和鞭炮,据说是很久以前,每到过年时,总有一只叫年的怪物来捣乱。年每次都把村庄弄得鸡飞狗跳,于是,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年来的时侯放鞭炮。这方法果然有效,年被鞭炮声吓跑了!

从那以后,每逢春节,人们就放烟花,放鞭炮,不让年来。到现在,已经成为民风淳朴的“传统风俗”了。

还记得以前,回家过年放鞭炮和烟花时,那叫一个壮观啊!小店就在马路对面,等家长买烟花和鞭炮回来,那高兴得,我都可以飞上天了!“打火机!打火机!”拿到鞭炮后怎么可以不点火!“砰”的一声,将鞭炮对准打火机的火焰。“啪”的一声,我手中的鞭炮燃起了纯白色的火花!在黑夜中显得格外的美丽。

短短的时间内,手上的鞭炮就已经放完了。“窜天猴?放一下!”我看着一个像猫和老鼠中的鞭炮,将它插在鹅卵石中,用打火机点燃。“咻”“窜天猴”飞了出去,在空中爆开。

这时,“这有些危险啊!”妈妈拿着一个烟花一样的小盒来了,我哥说:“买都买了,放了吧。”说罢,哥哥就把小盒排成一排,用打火机燃。“滋”又一声“滋”,一整排小盒发出一个又一个黄色火花,十分壮观!过了几秒后从一个黄色火花变成了一个粉色火花“还会变色哎!”在它燃尽前,又变成了各种颜色的火花!

烟花燃尽,夜幕又回到了开始的那样,不同的是,过道上还有烟雾去……

篇七: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难忘的大年初一

陈瑜

吃过午饭,便见舅舅和和外公端着一大盘盘鱼。肉网一个小篮子里放,随后还拿来一瓶酒。

我拉着妈妈,指着篮子说:“妈妈这是要干嘛呀!为什么要把菜放篮子里?我们不是刚吃过吗?为什么?为什么?”我像十万个为什么?妈妈没有理我,只是缓缓走开了,我似乎更不了解了。

没多久,妈妈便叫我过去,说要出门。没想到所有人都出门了。

在路上,我东张西望,不知道要去哪?表哥

追上我,把我想问的,通通解开,原来这是要去祭祖。

这是一座在马路旁的小山丘,虽矮但面积是真的大。没有梯子,只有凹凸不平的山丘,我们一群人行动缓慢,生怕一不小心掉进泥地。小水池里去。草长到腰间,不常来,定是找不到路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达“目的地”。

这个墓碑躲在一片茂密杂草中,不仔细点,还真找不到。“什么”?墓碑上面竟刻着妈妈、大姨娘、二姨娘、舅舅、表姐的名字,我用惊异的目光呆呆地注视着。我疑惑地问道:“妈妈,这上面怎么会有你的名字呀”

妈妈指着墓碑说:“这是我爷爷的墓碑,因为我们是爷爷的后代,所以修墓碑的时候会把下代人的名字刻上去,这是习俗”。

只听“啪啪啪…”震耳欲聋,我一惊,原来是外公在坟边放鞭炮。舅舅手拿小刀把坟周围的杂草一一除掉。点火,大把大把的纸钱消失在熊熊大火中。

只见,外公跪在坟前,一边放菜、一边倒酒。说着一句句感人的话语。我直勾勾地盯着外公的眼睛,他眼神带着思念。带着忧伤。我不敢吭声,更不敢再看他的那双晶莹剔透的眼睛。

我们几个孩子各在坟前磕了三个头。

再回头看去,天空中早已漂浮着黑色带着灰的云,越飘越远,直到消散在山见……

篇八: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有趣的婚礼

陈可

家乡的节日习俗都很有特色,也都很有趣,但最好玩最有趣的还得是姑姑的婚礼。

婚礼当天的早上五点,我早早的被老妈拖了起来,和两个妹妹去帮姑姑“挡门”。听说新郎上一个台阶就要喝一杯酒,最终来到新娘门前,却还会被我们这些“挡门小鬼”讨红包,给了红包才让进。

我们打开了姑父的红包,每人只有十元,而姑父,已经在新娘房里找婚鞋了。婚鞋还是被找到了,新郎抱着身穿洁白婚纱的美丽新娘,缓缓走下楼去。

我作为现场最大的孩子,提着滚烫的火盆,跟着新郎走向了婚车。我们其他人坐上副车,跟着婚车去往婚礼。

半路,我看到婚车停了下来,新郎从车上下来了,一同下来的还有很多年轻小伙。他们拿着木条,一下,又一下的抽打着新郎。听妈妈说这是为了告诫新郎不许背叛新娘。

姑姑的婚礼很精彩,主持人特别搞笑,问了新郎一连串的问题,惹得亲友们哈哈大笑!终于开始吃饭了,大家都开始狼吞虎咽。姑姑穿上大红色的嫁衣过来给亲戚敬酒。

婚礼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仍旧记忆犹新。

篇九: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月二十三,就是祭灶王的日子,而这天,当然也少不了外婆的拿手绝活——糖瓜。

你瞧!今年也不例外,天刚蒙蒙亮,外婆便开始张罗了。

只见桌上一个冬瓜片,扁扁的,圆圆的,像车轮子一样。外婆见我在厨房门口张望,就冲我喊道:“小子,来了就削瓜皮去。我给你做糖瓜。”外婆刚一说完糖瓜,我就两眼放亮,立刻削瓜皮去了。

我手笨,甭说削皮了,皮没削完,瓜瓤就削了一大块。外婆一看,便笑道:“这是哪只小狗啃的瓜皮呀?”我不好意思地挠挠自己的脑袋。接着,外婆拿出一个瓦罐,让我把切好的瓜片放入其中,再捣成瓜泥。我边捣着,外婆边不时撒点糖精。正是这糖精,街坊邻居没人不说外婆的糖瓜又黏又甜的呢!

过了一会,外婆又放入两个胶枣,一大勺蜜饯,我好奇地用手偷偷沾点尝尝,咦,这是啥味啊?外婆看到我一脸拧巴的表情,哈哈大笑。

“外婆,可以了吗?”我甩着发酸的双手有点抱怨,外婆笑着摸了摸我的脑袋,查看后,便把它放到锅里蒸,时不时还搅拌几下。

“呼噜噜——”没过一会儿,锅中传来打呼噜的声音,我转过身,一股浓浓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孔。外婆小心翼翼地端出了糖瓜,在翡翠似的糖瓜上嵌上一颗大红枣、撒上花生米、白芝麻,“大功告成了!”外婆得意地说着。看着这晶莹剔透的样子,我馋极了,趁着外婆转身,我刚想伸出手想“偷”点,啪!“小兔崽子,这是给灶神的,灶神吃了,上天述职时才会嘴甜一点,这样也能多说我们家的好话,所以你可不能偷吃啊!”外婆笑骂道。正当我一头雾水,她已将刚刚出炉的糖瓜和一些水果摆到灶台前,“来,赶紧拜拜灶神。”外婆顺势递给我三炷香,按着外婆所说的,我也紧闭双眼,跟着外婆“虔诚”地祈求着。

拜完灶神,外婆像变魔术似的端出一些糖瓜,“嗯,这是隔壁奶奶的,这碗是你的!”还未等奶奶说完,我便已夺过,一手捧着装着糖瓜的碗,一手拿着勺子,大口大口地吞着。眼前是灶神像,香上的小火苗正在舞蹈,随着最后一点火苗消失,灶神爷便上天了。听说,他要到除夕夜那天晚上才会回来呢。

这就是家乡的糖瓜,黏稠甜腻,我想,这不仅能让灶王爷嘴甜,更能把乡亲们的心搅和在一起,甜甜蜜蜜吧!

篇十: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那一份糯糯的红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热闹的春节,也迎来了那一份糯糯的红团。

在我们莆田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是要吃红团的。听妈妈说,红团寓意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只有吃了红团,一年才会红红火火。

红团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红团皮一般是用糯米粉,制作时先将糯米粉拌上食红,再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面团后,从中撮出一小团,用手捏成薄饼状,就成了红团皮。红团馅一般有糯米馅、绿豆馅、红豆馅等。因为爱吃糯米馅,家里经常是多准备了糯米馅红团。把糯米蒸熟后,放入糖水中温水煮,直到煮成又粘又软的样子。等到冷却时再将它捏成直径五厘米左右的球状,即为红团馅。这时,再用皮把馅包起来,放入木质的粿(俗称“红团印”)内,压成上拱下平的球状体,如此,一份美味的红团就诞生了。

我弟弟就是红团的“一号粉丝”。当红团还在锅里蒸腾叹气时,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围着炉灶边打转,奈何小小的身子够不着炉边,也只是看到一股淡淡的烟气往上一冲,只好猜想着:糯糯的红团被蒸得浑身肿胀,好似一个红红的大胖小子。直到香喷喷、热腾腾的红团端上桌子,弟弟顾不得烫,一手一个,美滋滋地开始品尝起来,还不忘对我说:“哥,甜,你吃!”讨喜的模样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在这样喜庆的节日里,大家围坐在桌边,品尝着那一份糯糯的红团,幸福的滋味溢满心田。

篇十一: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印象中的端午节

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各有独具特色的的传统节日。有王安石笔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有欧阳修笔下“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的元宵节;有王建笔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与夏日相伴的端午节。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寓意辟邪祈福,。小小的艾草,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来临之前,镇上的人们还会亲手制作粽子。事前准备好粽叶,咸蛋黄糯米猪肉等材料。开始包粽子了,先将粽叶的一端折成漏斗形,接着将食材放进粽叶里,一定不能装得太满。再用另一端的粽叶把“漏斗”捆好,最后用绳子捆紧。这可是个技术活,没有“千锤百炼”是包不好粽子的。粽子下锅啦,我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时不时走来走去。粽子在锅里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在叹气?或许在畅游?伴随着诱人的香味,我终于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的,真是美味极了。

在端午节这一天,镇上还会举办划龙舟比赛。我还记得海边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每个社区各自组成一队,在海面上一字排开。随着鼓点声,每位选手奋力地划着桨,冲向彼岸,场面甚是壮观,好一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当我每次想起过节时的情景,真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篇十二: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剪头与舅舅

俗话说:“正月剪头,死舅舅。”可在我的家乡,过年前必须要理发。那可怎么办呢?我聪明的老祖宗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的家乡是四川的一个县城,在我们那,农历新年之前家家户户必各杀一头大肥猪。还别说,对于杀猪这项活动我是认认真真观摩且参与过的。杀猪总共分为四个步骤,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步——引。和引鼠出洞一个道理,用饲料把猪引到一个杀猪板上。第二步——抬。在“二师兄”吃得正香的时候,大家伙一拥而上齐力一抬,将它死死按在杀猪板上。第三步——打!古有武松拳打大猛虎,今有我杰哥棒打“八戒兄”。把猪打晕后,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捅。在“八戒”晕倒之际一刀封喉,让猪血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内,再用板盖住封好,一只可爱的大肥猪就饮恨升天了!

第二天,到了重点节目——祭祖的时候,前一天留存的猪血可派上用场了。将猪血泼在地上,没过一会就凝固成暗红色的“猪血糕”,这时大人们会剪下一撮头发和着纸钱一起烧了。比窦娥还冤的猪就成了“舅舅”的“替死鬼”!

接下来我们就会吃一种叫做“猪儿粑”的糯米糍粑。外表是用糯米粉、面粉做成的白面团,馅儿是用豆腐、葱、肉等碎末加调料调制成的。刚蒸熟出笼时的猪儿粑洁白又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猪,又好看又美味。猪儿粑是用来纪念“替死鬼”猪兄的,特别是舅舅们要多吃几个才可以。

怎么样,我家乡的风俗与众不同吧!来我的家乡做客,让你正月也敢剪头发!

篇十三: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保苗节

故乡的田野里,村头的小溪边,奶奶家的后山上……一路跑着,笑着,嚷着,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洒在了乡间的每个角落。关于家乡,最欢乐的记忆莫过于家乡独有的节日——保苗节。

初夏时分,村里那株标志性的大榕树正高举着那粗壮的“手臂”,用一树浓荫抵抗灼热的艳阳。我起了个大早,与来召唤我的小伙伴们直奔祠堂去。因为今天可是我们村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每年农历五月的这一天,全村热闹非凡,就连在外发展的许多乡民也大老远赶回来,聚得比过年还要齐,还要热闹。保苗保苗,保的是来年的风调雨顺,保的是日子越过越红火!

祠堂里密密麻麻都是人,我一眼就瞅见了好多亲友熟人。无暇与人寒暄,我赶紧抢先占了一杆大旗,三两下套上统一的鲜黄色游行服,我可是要加入马上就要开始的“游神”队伍的呢!鲜红的旗帜上绣着金灿灿的神龙,龙爪雄劲,栩栩如生。“游神”即将开始,人们排起两条齐整的长龙。队伍的前段,旗手们抬头挺胸气势昂昂,被高高举起的旗帜团迎风飘扬,稳稳当当地行进。作为其中的一员,我难掩内心的自豪和激动,转头跟身后的小伙伴分享这份欣喜,却被队伍后段的“大神”们吸引住了眼球。只见叔叔伯伯们扛着轿子,轿子上端坐着观音菩萨、燃灯大佛、如来佛祖等神灵。观音大士手拿玉净瓶,仿佛随时要向农田降下甘露;如来大佛十指合一,庄严肃穆;燃灯古佛手提灯盏,好似能为人们照亮未知的道路。

人们绕着农田,祁求未来风调雨顺,祈求来年大丰收。长长的队伍一眼望去,火红和金灿交相辉映,令人心生希望和动力。微热的阳光和着夏风,沁出了汗和心底的喜悦。

篇十四: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欢度元宵

“元宵元宵,祸患全消”,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大江南北,好不热闹,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一大清早,市场、街道上就已经开始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了,妈妈早早就去购买汤圆,今天的市场,恐怕汤圆才销量最好的了。众所周知,在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为:一家人团团圆圆,并且和家人一起包汤圆最能突出团圆。一想起汤圆嘴巴里就产生一种甜糯糯的感觉,谁不喜欢呢?小时候,都是妈妈自己包汤圆,可是,现在因为工作忙碌,只能去超市买现成的来煮了,可这也抵挡不了大家对汤圆的热情。

夜幕降临,一家人坐在饭桌前有说有笑,窗户外时不时有鞭炮的响声,大家都享用着桌上丰盛的佳肴,别具风味。

吃过晚饭,天已经全部昏暗了下来。我满心激动地来到笙歌鼎沸的大街上,只见,小孩们个个都提着红通通的灯笼,又蹦又跳地跟随着父母来到镇上“闹元宵”,嘴里还碎碎念:“卖汤圆,卖汤圆……。”大家总说:“晚上的元宵节才是最热闹的。”这可不就证实了这一句话。

我悠然走着,烟花依然燃放着,一旁还有摆摊儿的人在吆喝,人们脸上喜笑颜开,纷纷互相问好,遇到了熟人就招招手。来到河边,周围的人都在放花灯,我便也拿起承载着我愿望的花灯,点上了微微火花,松开了手。抬起头来,注视着花灯缓缓往上升,它闪着微弱的光芒,看着它逐渐不见踪影,愿望也跟着随之而去,好像花灯逐渐高远,就能被天上的神仙看到,我们的愿望就能实现……

今年的元宵节分外热闹,我们也意犹未尽,时间已近午夜,我们只能不舍地回了家,大概是过完这个节日,大家就都必须回归各自的岗位了吧!希望明年的元宵也这样热闹!

篇十五: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过端午

说到端午节,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赛龙舟,悬艾叶,闻香囊,包粽子,节日里到处洋溢着忙碌而又开心的气氛。

每当过端午时,家家户户总喜欢将艾草挂于门上或用彩线绑在手脚上,爷爷告诉我说这是人们希望能够借用艾草驱邪辟邪。家乡的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吃粽子,赛龙舟,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其实“赛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用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的节目。

在我们秦屿镇,家家户户端午节最常做的习俗就是包粽子!我们家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包粽子高手——我的外婆。她常说:“用芦苇叶子包的粽子最香了!”她在包粽子之前,会先做好准备:把芦苇叶放进锅里煮一煮,再把准备好的糯米、咸蛋黄、香菇等分别洗一洗。她先取一片叶子,用部分的叶子裹成三角形,放入糯米,再把咸蛋黄等小料放进糯米的中间,封口后,撕一条芦苇叶来,往粽子表面绕两圈绑起来。一个接一个地,待全包好后,拿起个个穿着绿色外衣的粽姑娘放入高压锅里蒸四十多分钟,之后再放那么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

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十分香甜,十分入味,家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爱吃外婆包的粽子,尤其是我,每次吃一口外婆包的粽子就总停不下来。正因为这样,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最多的那一个呢!

悠悠粽香,甜蜜时光;端午安康,平安吉祥;外婆包的粽子津津有味,外婆包的粽子无人不爱。那浓浓的粽子香味更是久久回荡在我的梦乡里。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xxszw/liunianji/1287888.html

  • 标签: 风俗 精选 六年级 家乡 工匠精神作文精选5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15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1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