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作文班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机版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精选8篇)作文

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精选8篇)作文

 作者: | 阅读: 4.31W 次

篇一: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精选8篇)

教育部近日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4月27日新华社)

新课标的出现,意味着我们要慢慢和“纸上谈兵”的体育课说再见了。在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体育课似乎从来都不是一门重要科目,尤其是进入中学后,大家的体育课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占用,而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的同学们,在少有的体育课上并没有真正放松自己,也没有享受到运动的快乐,所以大家也渐渐默认了体育课并不重要。

学习固然重要,可体育运动就不重要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体育课被边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压力远远大于同学们被压抑的天性。

除此之外,有许多学生不爱上校内体育课,主要是课程内容让孩子觉得枯燥、无聊。体育课明明是同学们在校内唯一可以放松的科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不喜欢呢?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体育课无聊呢?

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每一节体育课好像都在跑步,本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的体育课却被跑步代替,绕着操场跑三五圈后即可原地解散,这样以跑步为主的体育课是没有意义的。无法学到任何东西的课堂对于正在备考的毕业班来说,甚至是在浪费时间,这样会让部分同学对体育课有抵触心理,所以我们必须要和“纸上谈兵”的体育课说再见,只有改变,才能让大家重新重视体育课。

体育运动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体育课也不仅仅是停留在课表上的一节课。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该重视体育课,新课标所提出的流汗课堂就是在提醒我们,“纸上谈兵”的体育课将成为历史,越来越多充满趣味的体育课将走进各个学校。

篇二: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今天与众位老师共同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重新认识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一名西安地区的教师,我们在不断创新自己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的同时,更应积极发挥地域的优势,挖掘学生身边的艺术文化,紧密的联合实际探索多种形式表现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无论对于新旧文化要能够有自己的理解与热爱。当然,对于我们自身,个人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断优化!

篇三: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今天很有幸听到《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研讨会的专业老师们现身说法,课程学习让我们明白了新课标下,艺术课程的标准:重点解决了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目标是为面向全体学生制定的。不是以专业的艺术技能为核心,也不是为面向少数的特长生而定。他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定。有助于全体学生发展,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精髓,提现了时代特征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篇四: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2022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核心素养的重点:指向过程,关注孩子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2022年的美术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中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点。期末评价中包含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对于作业评价的设计也有很多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如何能在不同的美术学习领域对作业评价进行优解;如何在较少的时间完成一节课对多个类型作业的提出和评价。因此,作业如何设计、布置、评价标准都显得非常重要。

篇五: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此次艺术新课标解读与公开研讨会议在线播放,意义重大,《艺术新课标》和《课程方案》刚颁布不久,我们急需参与编辑出版的这些教书的引导和解读,此次线上活动如甘霖雨露,恰逢好时机,感谢鲁教授积极组织大家参与活动。

通过此次线上新课标专家解读,我主要整理了“大观念”“学业准确评价”“欣赏评述为第一”“再次提出核心素养”等全新概念,是对我认识的一次提升和改变,有些新知识还没来得及消化,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积极学习,理解新课标的一字一句,上好每一节课。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大观念”,同时注重“过程和应用”,我们需要做改变了。

篇六: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16科学科课程标准于4月21日正式发布,通读新的课程方案及相关课程标准,能从其中看到三个凸显。

凸显育人导向。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这一新的基本原则。2001版、2011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都用“以人为本”进行表述。意味深长的是,“以人为本”与“育人为本”,虽一字之差,但内涵意蕴完全不同!“育人为本”——应包含:育谁?谁育?依托什么育?显然,这是对2001版、2011版课程标准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新突破和新升华!这更是回归课堂教学原本意义的内在逻辑要求。为此,彰显“育人为本”当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向”!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要在课程开发与课堂实践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世界优秀文化等育人元素,积极落实好新课程方案下“育人”这一学科重要任务。

凸显素养导向。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后为基础教育课堂变革提供了更高位、更多元的视角。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实践。新版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是在课程目标板块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并对其内涵、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为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的路径。新课标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凸显系统观念。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构建本就很好的体现了系统设计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单元视角出发审视教材,用大观念、大单元的牵引下将教学内容结构化,这是一种系统观下的教材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引导教师从碎片化教学中跳脱出来,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误区,更多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学中要有不少于10%的跨学科学习,这一要求致力于对学生整体观念、系统思维以及在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篇七: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可能并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劳动教育在今天容易被忽视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学校和家庭一边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边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苦果。

我们对“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即春游、秋游和参观等等;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是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比如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孩子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我们已经熟知,很多国家的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一个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训练从学校里就已经展开了,国民素养由此萌芽。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讲的是劳动的价值。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要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新生活”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

篇八: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

义务教育2022年版《地理课程标准》新增核心素养,分为4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2)综合思维(3)区域认知(4)地理实践力

我根据多年地理教学的经验发现,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客观因素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模拟演示和课堂小实验多半都只能让老师进行简单的演示或是根本就不会进行,学生也无法参与其中,而且空间想象能力缺乏,所以学生不容易获得实际的感受。一些离开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很少的学校才能进行。有的中学虽然会开展相应的研学活动,但是因为地理内容比较少,很多和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地融合。而且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累积所构成的。不能把所学知识和实际事物融合起来,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研究其中的原因。所以,地理学科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地理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所非常必要的。

我们地理教师应该首先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领会新课标中的地理实践力。以下是新课标中有关地理实践力提到的内容。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

学习场所不局限在校内,要调动相关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提高他们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方法途径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户外考察。

本文地址:https://www.bqzwb.com/czszw/zhongkao/1306809.html

  • 标签: 读后感 新课标 精选 战狼2读后感500字作文
  •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精选8篇)作文》为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2022年新课标读后感(精选8篇)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CopyRight 笔趣作文班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11652号-6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作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若转载或者抄袭他人作品,带来的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